顶点小说网 > 清寥记 > 第 1 章
夜间

第 1 章

        

下弦月挂在东边一角,月色正寂寥。意儿站在贡士队伍里,忽听见有人低声议论:“快看,大理寺少卿,赵庭梧。”


        

她转眼望见黑黢黢的夜色,官员们骑驴赶马,或乘轿步行,陆续汇集到午门外。各家的随从打了长柄灯笼,灯罩上贴有白纸,填着官职,以防值夜的巡卒盘查。


        

火烛潦草摇曳,赵庭梧从轿子里下来,头戴梁冠,身穿朝服,束带上悬挂牙牌和印绶,冷峻整肃的模样。他接过芴板,朝文武百官里去了。


        

未看清那轮廓,天太暗,春夜又冷,意儿打了个哈欠,两手揣进袖袍里,这会儿又听人说:“长公主的车辇到了。”


        

安平长公主,天子胞姐,位高权重,深受圣恩。


        

“听闻驸马爷方才带着朝服立在赵府门前,说是接公主上朝,却不肯进也不肯走,故意让好些人观望……”


        

“果真如此?不要体面了?”


        

“啥体面,瞧瞧赵大人和长公主,若无其事,谈笑自如,驸马却脸色铁青,有口难言,这便是皇家的体面。”


        

意儿慢悠悠地撇向那几个搬弄是非的试子,眼皮一翻,心下厌烦。来京数月,这桩私情听了数月,她腻了,说的人倒次次新鲜。


        

五更时分,皇城楼上的钟鼓敲响第三遍,掖门开,王公大臣与文武百官进入大内,三百贡士紧随其后。


        

天色由黑至深蓝,宫殿上覆盖的琉璃瓦在薄雾里一重一重显现。意儿初次进宫是三日前殿试,下着微雨,雾重,奉天殿灯火通明,皇家气象威严,令她很是振奋。不过接连着会试、殿试,今日有传胪,明日有宴席,再加上不久后的孔庙释褐及朝考馆选,实在疲惫。


        

“你们猜猜,今科鼎元究竟花落谁家?”人群里,宛州试子司徒嫣笑问。


        

“自然非俊伯兄莫属了。”平州试子杜康道:“本朝开科以来尚未有人连中三元,今日俊伯兄怕是要做这第一人了。”


        

司徒嫣忙笑:“未必吧,兵部尚书的千金蒋涵月,当年做童生时便拿了县府道三个第一,去年秋闱又是乡试解元,名震京师,论才情并不比范俊伯差多少。”


        

杜康莞尔不语,后边几位试子听完,交头小声议论:“本朝恩准女子参加科举十数载,虽有近百人考中进士,可你瞧她们几时跻身过鼎甲之列?殿试考时务策,策题涉及治国之道、武备筹边、吏治政风、民生仓储,女子对当朝时政的见识终究不能与男子相比的……”


        

在列女子不约而同往后望去,冷冽的目光充满疑问:是谁在放屁?


        

那几人清咳两声,拂拂袖子,避开了这个问题。说话间,队伍已行至丹墀前,广场四周禁卫罗列,宫宇森严,钦天监择的吉时到了,内官挥舞长鞭,仪仗起乐,奏《飞龙引》,皇帝升殿。群臣行五拜三叩之礼,传胪大典开始,皇亲贵胄与文武百官陪立如仪。


        

贡士们站得远,瞧不见前头的动静,只听内官宣读制诰:“乾德十八年三月十五,策试天下贡士,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接着拆卷唱道:“一甲第一名,平川范俊伯——”


        

鸿胪寺官复又高声传唱两遍:“一甲第一名,平川范俊伯——”


        

只见人群中走出一个高瘦青年,经过尚书千金身旁略微停顿,接着由礼部堂官引至御前,拜谢殿上。


        

司徒嫣显然极为失望,低声嘟囔:“怎么不是蒋涵月?”。


        

意儿也相当懊恼:“怎么不是我?”


        

闻言,司徒嫣和杜康回头打量她,只觉得此人没有自知之明:“你会试考了一百三十三名,竟然妄想殿试能进鼎甲?”


        

意儿挑眉:“一百三十三名又如何?我敢担保,方才唱名,即便是苏仲扬,必然也期待唱到自己的名字呢。对吧苏兄?”


        

苏仲扬微怔,迟疑地张口:“这个……”


        

杜康不明所以,小声问司徒嫣:“苏兄怎么了?”


        

司徒嫣尴尬起唇:“他……会试倒数第一。”说着瞪向意儿:“你这死促狭,忒坏。”


        

意儿心里舒坦,悠然一笑。


        

鼓乐声长久不绝,传胪大典仍在继续。蒋涵月最终高高的考中了榜眼,是本朝第一位跻身鼎甲的女子,大家都知道,她将名留青史。


        

鼎甲唱完,二甲三甲进士只宣读第一名,且只读一遍,不需出列。唱名结束,礼部仪制司官捧皇榜出御道,一路伞盖鼓吹引导,至东长安门外张挂。状元范俊伯率诸进士观榜,方才礼成。


        

古人诗言: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尽长安花。意儿今日随状元游街,终于见识到金榜题名之风光,感叹古人诚不欺我。


        

只是风光之后前程如何,尚未可知。


        

她回到客栈,累得腰酸腿疼,宋敏在前门迎她,拱手笑道:“恭喜二小姐,高中二甲九十三名。”


        

意儿笑着作揖:“多谢敏姐数年教导。”四下一瞧,又问:“怎么不见阿照?”


        

宋敏道:“方才京花子前来报喜讨赏,阿照给了一吊钱,他们嫌少,吵骂起来,被阿照打了出去。”


        

“她人呢?还在打?”


        

“买酒去了。”


        

意儿恍然大悟:“我说怎么回来的时候有几个鼻青脸肿的在背后瞪我呢。”


        

两人往客栈里走,意儿回房更换常服,那身进士袍在释菜礼后仍需送国子监交收。宋敏已备下好菜,没一会儿阿照提脚进来,额头冒着细汗,嘴里直嚷:“作死的,会宝楼的羊羔酒竟卖到八钱银子!八钱!”


        

意儿眼里发亮,伸手笑道:“好丫头,快给我满上,只等你这酒呢。”


        

阿照落座,语气微喘:“我的好姐姐,可省着点儿吧,咱兜里没多少银子了。”


        

意儿望向宋敏:“果真到了这步田地?阿照竟同我哭穷。”


        

宋敏笑说:“京城物价高昂,你又大手大脚惯了,哪里晓得这丫头心里多着急。”


        

意儿畅快地吃了杯酒,辣得双目迷离,好不舒坦。“着急作甚,”她勾起嘴角笑:“真到了山穷水尽,有阿照在呢,叫她去东街瓦肆里搭棚子,摔跤耍拳也好,舞刀弄枪也罢,凭她的身手,难道不比那些演杂戏的强?”


        

阿照听了一时怔住,抿紧了嘴,憋得好一会儿,双颊通红,暗暗嘀咕:“我堂堂溪山派弟子,伏羲掌正统传人,岂能去街上杂耍表演,做那乞食之人?”


        

意儿忍笑:“你算哪门子传人?”她眉梢上挑:“我的大女侠,好生坐下吃酒吧。”


        

说笑半晌,意儿醉了,昏幽幽解了外衫,歪在床头打瞌睡。宋敏见阿照仍闷闷的,上前轻拍她的肩:“怎么,当真恼了不成?你还不清楚她的性子,那个心高气傲的小姐,即便自己出去抛头露面,也绝不会让咱们挣钱养活她的。”


        

阿照道:“我心里怎会不知?就是气她那德行,这都火烧眉毛了,她还笑得出来,睡得着觉。”


        

宋敏摇头:“哪里就这么要命了?”


        

阿照打个小酒嗝,扶额道:“我也不明白,御史大人那么清正的官,怎会有如此娇气的侄女?”


        

宋敏笑:“她虽是商家小姐,然这几年跟着御史大人在外辗转,也吃过苦的,只是不放在心上罢了。”


        

阿照接话:“既然家里有钱,去年秋闱,她怎么不顺道回去看看?”


        

宋敏默了会儿:“你还不知道,她当年是和家里闹开了的。”话至于此,忽而打住,再没了下文。


        

次日意儿去礼部参加恩荣宴,参与考试的所有执事官员一同赴宴,礼部尚书代皇帝出席,席间有教坊司奏乐,好不热闹。


        

诸进士四人一桌,开怀畅饮,意儿吃着酒,听周遭所谈之事,无非几日后的朝考馆选。


        

“若能考中,选为翰林院庶吉士,今后的仕途便能通顺些,若不中,还不知怎么个去处。”


        

“譬如甲辰年的殿试第四名,赵庭梧大人,入翰林习学,不待散馆便授了翰林编修,一路晋升,如今官至大理寺少卿,而与他同榜的非翰林出身的那些个,如今还在各州县衙门慢慢熬着呢。”


        

有人道:“那赵大人会试前曾在长公主府中做过三年幕宾,有长公主做靠山,扶摇直上,岂是旁人能比的?”


        

当晚意儿回去,犹自思忖许久,同宋敏说:“过几日朝考,我并无把握选入翰林,要么留在京中某部当差,要么外放州县衙门,依我自己的愿意,最好不要留在京城。但若外放,做个正印官,掌一县之政令,我却……有几分胆怯。若做个佐贰官,我又不愿受那夹缝气。”她单手撑额,用簪子轻挑灯烛:“到底不比在姑妈身边,今后都得靠自己了。”


        

宋敏瞧她伤神的模样,好笑道:“总算有你烦恼的时候。”


        

意儿轻叹:“人家同你谈心,你还取笑我。”


        

宋敏颔首:“不敢不敢。其实御史大人命我随行,正是为你排忧解难的,你只管施展抱负,无需担忧其他。”


        

意儿默了半晌,莞尔哼道:“那倒也是,凭我的聪明才干,定能立一番事业,到时让父亲好好瞧瞧,他看不上的女儿,如今比他儿子还强。”


        

宋敏垂眸不语。


        

释菜礼后不久便是朝考,意儿果然成绩不佳,未能选中。又几日后,三月底,朝廷授官的诏书下来,她被封了从七品的县丞,外放清安府平奚县,十日内启程。


        

意儿去吏部领了告敕和官服,回到客栈,让阿照准备行囊,这几日便上路。


        

阿照犯难:“此去平奚,半月路程,恐怕盘费不够。”


        

意儿不知在想什么,又听阿照道:“我听闻那杜康借了上千两京债,打点各部关系,要不咱们也……”


        

意儿咋舌:“上千两?他不过封了七品知县,年俸五十两,拿什么还?”


        

宋敏打了打扇子:“二小姐忘了还有常例呢,哪个当官的是靠薪俸过活的?再者韶亭地方富庶,素来是个肥缺,去年被流放的张礼,曾在韶亭县做通判,不过半年便搜刮了八千两雪花银。”


        

意儿冷笑:“杜康若有那心思,只管等死吧。”


        

说着忽然想起什么,找出她姑妈前日寄来的信,揣入袖中,转而告诉阿照:“我出去一趟。”


        

“去哪儿?”


        

“取银子。”


        

“啊?”


        

她不待阿照细问,出门下楼,离开客栈,穿过两条大街,来到一座府宅门前。


        

四五个看门的家丁打量她:“小姑娘找谁?”


        

“我找赵庭梧,烦请通传一声。”


        

那几人笑:“好大的口气,竟敢直呼我们老爷的名字。”


        

意儿想了想:“周升可在?找他也行。”


        

家丁面面相觑,暗自嘀咕:“这姑娘像是新科的进士,前几日放榜我曾见过。”


        

“区区一个进士,我们老爷未必有空见她。”


        

“怕不是周管家的亲戚?”


        

于是又问:“这位姑娘,你姓甚名谁,可带了名帖?”


        

“我姓赵。”


        

“你也姓赵?可与我家大人沾亲?”


        

意儿说:“他自小在我家长大,我管他叫四叔,你说算不算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