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八百一十五章 争宠
夜间

第八百一十五章 争宠

        

赵煦的指令,执行的很快。


        

甚至有些过于快了!


        

在下达后的第二天晚上,石得一就来禀报:“大家,府界内诸镇监当官们,在知晓了大家德音后,皆云:蒙陛下圣恩,感恩不尽,谨奉德音教诲,愿从旨意……”


        

赵煦听完,眼皮子跳了一下,然后他反应过来:“等会……”


        

他看向石得一:“府界内诸监当官?”


        

“三十一镇的所有监当官,都与朕或两宫有旧?”


        

石得一低下头去:“大家圣明!”


        

赵煦一扶额,叹息一声。


        

但,这就是大宋朝!


        

一个以封建官僚垄断经济为主体,实行封建士大夫贵族共和政体的王朝!


        

一个缝合了从晚唐到五代再到大宋历代官家自己发明的各种各样的法令、政策与制度的畸形王朝。


        

一个在娘胎里,就自带了各种debuff的王朝!


        

所以,关系户们,霸占了京畿地区的肥差,很难想象吗?


        

恐怕,不是关系户,反而占了这些肥差,才是新闻!


        

赵煦摆摆手,对石得一道:“就这样吧!”


        

“通知王子韶,叫吏部接受府界内诸监当官们的选阙文书,然后,让王子韶想想办法,在交州右江安抚司以及熙河边防财用司中,多发明、创造些岗位,将这些人都安排下去吧!”


        

“诺!”


        

赵煦打发走石得一,就摇了摇头,低低的叹息着:“朕这大宋啊……再不变,真的药丸!”


        

这也是王安石变法和他上上辈子要绍圣绍述的原动力。


        

统治集团,已经发现自己一只脚,踏在了悬崖边上。


        

为了自救,只能求变。


        

奈何,无论是王安石变法,还是他上上辈子搞的绍圣绍述,其实都只是在原来的框架里,修修补补。


        

假若不发展生产力,改变生产关系,就算变法能成功,也不过是让大宋续命十来年罢了。


        

……


        

吏部,很快就热闹起来。


        

几十个皇亲国戚,乌泱泱的冲进了位于兴国坊中的吏部官衙。


        

每个人手里,都提着自己的告身袋,里面装着的都是花花绿绿的绫纸,纸上写着这些家伙的父祖三代以及本贯、本人各种身份信息以及最重要的各种授官告词。


        

因为文件数量太多,所以,得用个袋子装起来才行。


        

吏部的官员,见到这些祖宗,眼都笑歪了。


        

看着他们,就像是看到一张张移动的交子。


        

纷纷热情的上前招呼,暗地里,则都开始磨刀。


        

这吏部选阙,可都是有规矩的。


        

那些阙,给不给你选?怎么选?什么时候选?


        

都有名堂!


        

也都得叫人拿钱来疏通关系。


        

在这一点上,就算是皇亲国戚,也都是一视同仁。


        

这也是吏部被人称作‘例部’的缘故。


        

都是有规矩的!


        

天王老子来了,也得依着他们的规矩来!


        

有本事,就去走都堂堂除或者请天子圣旨亲除的渠道。


        

不然的话,任你是谁,都得受吏部的管束。


        

皇亲国戚们,对这些门道,自然是清清楚楚。


        

所以,一进门,就拿着各种名刺、拜帖,找到各自的关系,开始了跑部选阙。


        

自然,他们都想要一个好阙。


        

可问题在于……


        

熙河路的边防财用司与交州的右江安抚司及宣慰司的阙,都是王子韶临时发明出来的。


        

其职责,大都含糊,用词也是模棱两可。


        

到底哪里是肥差?哪个又是有前途的美差?


        

这就很考验,这些皇亲国戚们的运气以及自家与向、高两家的亲疏远近了。


        

而吏部的热闹喧哗,很快就吸引了同在兴国坊中租住着廉租房(张耆旧宅)的朝臣们的注意力。


        

特别是御史台的乌鸦们,都是瞪大了眼睛,盯着吏部官廨。


        

像吕陶更是雇了人,全天候守在吏部的官廨前,盯着里面的一举一动。


        

甚至,让人尾随着一些关键人物,记录着这些人的举动。


        

这个时候的乌鸦们,就像是一只只正在储备着过冬粮的松鼠。


        

他们仔细观察、记录着自己的所见所闻。


        

这些信息,或许现在对他们没有用。


        

但将来的事情,谁说得准?


        

万一呢?


        

到时候,自家记录的这些东西,或许就能成为罪证。


        

即使现在记下的这些东西,最终没有发挥作用,对他们而言,也没有损失。


        

……


        

吏部热热闹闹的时候。


        

都堂中的蒲宗孟,在自己的令厅中,再次见到了蔡京。


        

“上禀右揆,下官已与开封府诸位同僚商议,众皆以为,右揆之令,可以三月为期……”蔡京长身而拜,禀报着。


        

蒲宗孟并没有说话,只是端着茶盏,轻轻抿着茶汤。


        

在这令厅一角,拿着笔,正端坐在一张案台后,记录着右相与开封府对谈文字的尚书省右司郎中何执中在这个时候,放下笔来,轻声笑着道:“蔡府尹……”


        

“区区过税,开封府竟需三月才能完全废除?”


        

“开封府是舍不得这笔钱吗?”


        

他虽然是笑着询问,语气也是颇为友善。


        

但,每一句话都如同毒蛇在吐信。


        

尤其是那最后一句,多少有些诛心。


        

蔡京呵呵一笑,回头看了看何执中,他知道的,何执中其实在代替蒲宗孟向他发难。


        

于是,蔡京轻声道:“都郎有所不知……”


        

“敢请府尹赐教!”何执中拱手,一副谦卑恭敬的模样。


        

他是熙宁六年的进士出身,而蔡京是熙宁三年的进士出身。


        

按官场规矩,他是晚辈,蔡京是前辈。


        

更不要说,蔡京如今的地位,远在他之上!


        

他现在,连朝官都还没有改。


        

本官只是宣德郎而已,至于贴职?


        

连个馆阁校勘,都没有混到。


        

而蔡京,却已是朝请大夫、龙图阁学士,并拜权知开封府,身上兼着许多差遣。


        

每一个,都与天子密切相关。


        

比如说——提举汴京内外厢道路公事。


        

这个差遣,使其可以到御前取旨。


        

几乎就是个没有宣麻的执政!


        

所以,何执中很清楚,他在蔡京面前,只是个小卒子。


        

但他毫无畏惧。


        

在大宋,以小博大,并战而胜之的事情,并不罕见。


        

最著名的,就是韩琦韩忠献公当年片纸落去四相的传奇故事!


        

蔡京轻笑一声,面朝保慈宫方向,拱手道:“主上仁圣,悯良善、恤无辜,推恩开封府,诏免府界内过税!”


        

“此等千古圣政,开封府若只以三月落实,岂非是上负皇恩,下负万民?!”


        

“故此……”


        

蔡京收敛笑容,一脸肃然的看向蒲宗孟,拜道:“开封府除以三月为期,尽废府界内过税之外……”


        

“还当以三月为期,整肃府界内,十七县、三十一镇之胥吏、税吏,不法敲诈过往商贾之弊政!”


        

“故……”


        

“下官今日,在右揆之前所立军令状为:请以三月为期,尽废府界过税,并整肃府界诸县、镇胥吏、税吏,敲诈勒索,盘剥削刻之事!”


        

蒲宗孟听着,猛然抬头,不可思议的看向蔡京。


        

蔡京微笑着,看向蒲宗孟,一脸从容。


        

……


        

送走蔡京。


        

蒲宗孟的神思,变得复杂起来。


        

良久,他才叹道:“长江后浪推前浪……”


        

“这蔡元长,比吾当年更甚!”


        

他当年,为了求出位,可是在先帝面前,力推手实法落地。


        

同样,为了能升官。


        

他是昔年在朝的大臣中最【直言敢谏】的人。


        

为了出头,他谁都敢骂!


        

从司马光到吕公著,从文彦博到范镇。


        

旧党的元老,只要有名有姓,都被他攻击过。


        

正是因为他天天开地图炮,所以,才会这么遭人恨。


        

所以他私下里的那些事情,才会被人公开传播。


        

然而,今天,他算是见识到了。


        

蔡京这个后辈的胆子比他更大!


        

上进心比他更强!


        

何执中悄然来到蒲宗孟身边,悠悠的说道:“恩相有所不知……”


        

“咱们这位开封府府尹,可是有着宰相之志……”


        

蒲宗孟听着,没有说话,只是端起茶盏抿着茶汤。


        

何执中读懂他的潜台词,继续说道:“恩相可知,这几个月,京中闲汉中流传的一则故事……”


        

蒲宗孟慢慢品尝着茶汤的滋味,身体微微靠在身后的椅背上。


        

“说是熙宁年间……”何执中一边观察蒲宗孟的神色,一边说道:“王司空在朝时,常常与其女婿蔡元度感慨没有可用的人才……”


        

“嗯哼?”蒲宗孟放下茶盏,眼中放出精光,开始认真起来。


        

事涉介甫相公的传说,他不得不认真!


        

如今,傻子都知道,江宁的介甫相公,不可能再回朝。


        

但在同时,介甫相公在当今天子心中的地位,却是高的有些离奇!


        

不用看其他的。


        

就看吴安持一案就知道了。


        

反正,当蒲宗孟当初听说了吴安持一案的经过后,他的第一反应就是——江宁的介甫相公,依旧简在帝心,而且圣眷之浓,超乎想象!


        

当今天子,为了介甫相公的晚年幸福,毫无顾忌的直接下场,干涉另一位宰相家的家事,逼着吴安持与其妻王氏和离!


        

不止如此,坊间传说,吴安持不仅仅被逼着和离,吴家人还被逼着将当年介甫相公送去的嫁妆,原原本本的送回的江宁。


        

甚至,连王氏与吴安持所生的儿子,也都送到江宁!


        

由此可见,当初,天子暗中到底给吴家人施加了多大的压力?


        

自古以来,就没有皇帝,会为了一个致仕隐退的大臣,做到这般地步。


        

吴家从此社会性死亡!


        

堂堂宰相家的脸面,被彻底踩在脚下!


        

这就是为什么,王安石一出山,宣布要在江宁创建江宁书院,天下州郡的士人,立刻沸腾,纷纷赶往江宁的缘故。


        

这是都想着去江宁,混一个江宁书院学生甚至是荆国公门生的身份。


        

然后,就可以借着这个身份,赢得诸多便利。


        

所以,就连那些旧党顽固派们的家里,也有好多人,在赶赴江宁。


        

哪怕是,后来传出了,江宁书院将不会以经义诗赋为主要教授内容。


        

而是会将术算、钱谷等内容,作为书院的主要教授内容。


        

也依旧没有熄灭天下士子心中那颗火热的求学之心!


        

在这种情况下,新党内部对王安石百年后在学术和政治上的衣钵的争夺,也越发激烈。


        

偏生,最有资格继承王安石衣钵的长子王雱早夭。


        

而王安石本人,在江宁也从来不谈政治、国事,更不对任何朝臣发表任何意见。


        

即使其如今出山创办江宁书院,也只是说‘身孚皇恩,难以偿报,愿以余生,为社稷储术算、钱谷之材……’。


        

对于朝政、朝臣,一个字也不说。


        

于是,神器无主,唯有德者居之!


        

现在,只要是和王安石能沾上边的大臣,都在说,自己才是荆国公最爱的学生。


        

扬州的曾布、杭州的韩缜、颍昌府的黄履、成都的许将、福建的蔡确……当然,也包括他蒲宗孟,都在想方设法的找各种理由,论证自己才是介甫相公最爱的学生/门人/盟友。


        

现在,又一个对手出现了吗?!


        

蒲宗孟的杀手本能瞬间发动,连眼神都变了。


        

他看向何执中。


        

何执中低下头去,继续低声说着,但他说的每一个字都在拱火。


        

“据说,当时介甫相公曾对蔡元度言:天下人才匮乏,未知将来,何人可承我衣钵,执掌国政,辅佐主上,中兴国家……”


        

“介甫相公又言:我儿王元泽可算一个……”


        

“接着又言:吕吉甫可算一个!”


        

“介甫相公最后对蔡元度道:汝兄元长,勉强也能算一个!”


        

“最终,介甫相公颓然叹息:此三人外,再无人矣!”


        

蒲宗孟听完,却只是深深的看了一眼何执中,看的后者连连躬身谢罪,连称孟浪。


        

蒲宗孟挥挥手,道:“伯通啊,老夫乏了……”


        

他看向何执中,眼中流露着些许不满。


        

他知道,何执中是故意在他面前,给蔡京上眼药。


        

蒲宗孟能理解何执中!


        

当年吕惠卿、章惇、曾布三人在朝的时候。


        

何止旧党骂他们?


        

新党内的少壮派,私底下也未尝没有盼着这三人出丑的心思。


        

没办法!


        

熙宁年间的吕惠卿、章惇、曾布,太年轻了!


        

年轻的都有些过分了!


        

所以,旧党骂他们‘幸进少年’,新党的老人也天天和他们过不去。


        

而现在的蔡京,就是当年的吕惠卿、章惇、曾布。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年轻!


        

蔡京,是现在每一个青壮大臣的拦路虎。


        

他今年才将将四十岁!


        

但已是权知开封府,朝请大夫、龙图阁学士!


        

下一步,肯定就是进两府。


        

清凉伞随时可以到手!


        

就像当年的吕惠卿、章惇、曾布一般。


        

可……


        

这不是何执中,可以在他面前拱火、挑事的理由。


        

右司郎中,应该是他的幕僚。


        

幕僚不能有自己的想法!


        

要不是,他才刚刚在御前举荐了何执中,同时此人还和陆佃有些关系。


        

蒲宗孟已将之斥退!


        

何执中却是有些急了。


        

他知道,自己已经骑虎难下,必须想办法挽回在蒲宗孟面前的形象。


        

于是,何执中没有立刻离开,而是上前一步,长身而拜提醒着蒲宗孟:“恩相……”


        

“下官与蔡元长并无旧怨,也更非妒贤嫉能……”


        

“下官完全是为了恩相着想啊!”


        

“嗯?”蒲宗孟有些不开心了。


        

你还来?


        

我有这么好骗?


        

何执中再拜,说道:“恩相,明年就要开科取士了……”


        

“此科,乃是当今天子的龙飞榜!”


        

“届时,若蔡元长依旧在开封府任上……学生恐其必为天子拜为知贡举……”


        

“一旦如此,蔡元长必为恩相腹心之患!”


        

蒲宗孟猛地抬头,眼中大放光明!


        

是啊!


        

龙飞榜!


        

新君即位,第一次开科取士,所取的进士,无论是在升官速度上,还是在未来前程上,都先天高其他科的进士一头!


        

而,若蔡京在开封府的位置上,顺利坐到了明年。


        

那么,知贡举的差遣,舍他之外,几乎不做第二人想!


        

根本没有人能与之竞争。


        

而偏生,他这个新任右相,亟需用人。


        

若他不能将一个自己人推到知贡举的任上。


        

对他的威信,将是一次重击!


        

而蔡京,则可能趁机踩着他这个右相上位。


        

以蔡京的上进心和权力欲。


        

只要被其成功一次,那他肯定就逮着自己这头羊薅到底了。


        

……


        

打发走何执中。


        

蒲宗孟靠在座椅上,想着蔡京在他面前的神采。


        

也想着蔡京当日,出了他的都堂,扭头就去内东门下递劄子求见天子的事情。


        

“此子……”蒲宗孟悠悠说着:“颇类吾!”


        

在官场上,一个政客最大的对手,永远是另一个和自己相似的人。


        

因为,一旦这样的人出现,就意味着两人在同一个生态位上有了竞争!


        

更要命的是——这个人,还会让皇帝拥有一个备胎。


        

你不干是吧?


        

朕用XX来干!


        

所以,同生态位上的竞争,是要刺刀见红,贴身肉搏的。


        

只是……


        

蔡京在他之前,就已经在天子身边了。


        

所以……


        

他蒲宗孟才是后来者!


        

而且,他蒲宗孟现在已经拜相了。


        

这就意味着,他拥有比蔡京更多的面圣时间和近距离与天子接触的时间。


        

所以啊……


        

急的怎么会是他?


        

该是蔡元长才对!


        

“只要吾在朝一日,蔡元长,就只能被吾压一头!”蒲宗孟悠悠说着。


        

对此,他有着强大的信心!


        

于是,蒲宗孟坐起身来,拿着案前的文书,细细看起来。


        

蔡京,今天在他面前,立下了军令状。


        

不止要在三月内,尽废府界内的过税。


        

还要在同时,整肃府界内的胥吏、税吏,严肃税法。


        

虽然不知道蔡京打算怎么做?


        

但蒲宗孟知道,像他们这样的人,为了向上爬,为了赢得圣眷,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什么手段都用的出来!


        

而一旦其成功了,那么天子必然青眼有加。


        

所以……


        

蒲宗孟知道的,他必须在蔡京之外,做出更多更好的成绩来!


        

他不能输给蔡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