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九百零五章 暴富的赵煦
夜间

第九百零五章 暴富的赵煦

        

在赵煦答允了群臣的请求后,所有人的情绪,明显的变了。


        

情绪变得更加亢奋,脸色也变得更加潮红。


        

就像喝的伶仃大醉的武人。


        

这很正常。


        

因为,当赵煦答应他们的请求的那一刻,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将自动拿到一张‘大宋功臣体验卡’。


        

这意味着他们,最起码都可以少磨勘两年。


        

但,这还不是最关键的。


        

最关键的点在于——给先帝加尊号这个事情的本身。


        

这是被记录到他们各自的告身之中去的。


        

只要不被【追毁出身以来文字】,那么这个功劳就将跟随他们一生。


        

使得他们在此后的升迁任免除授之中,占尽优势!


        

甚至可以在子孙的告身中,也留下一笔。


        

这可太珍贵了!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这可能是他们这一辈子最大的机缘!


        

平静下来后,贾种民开始继续汇报街道司的情况。


        

自然的,很快就推进到了汴京学府二期的销售成绩上了。


        

“自奉旨意,开售汴京学府第二期屋舍以来,臣所领之汴京学府认筹司,已在三日前,将二期总计一百二十一套标准屋舍、十一处单独宅邸,销售一空……”


        

“一切契书,皆已签订,共得认筹款,折算为交子,约三十万贯……”


        

赵煦听着,微笑着点头,赞道:“善,卿为国家又立新功矣!”


        

汴京学府二期的房价,相对一期来说,只能用暴涨两个字来形容。


        

一期每平尺,均价三十贯,最贵也就五十贯。


        

但这二期,就涨到了均价一百贯一平尺!


        

如此高的房价,别说是普通人了,就连汴京城的那些奢遮大户,也开始肉疼了。


        

因为,按照这样的房价,一套标准的千尺屋舍,就要十万贯了!


        

十万贯都够在汴京城其他地方,购置下一套盈槛数十的大宅子了。


        

哪怕,汴京学府有着配套的独立官立蒙学、小学,同时有着升入开封府府学的名额。


        

更有着可以洗白自身跟脚的优势。


        

但也依旧太贵!


        

赵煦自也知道这个。


        

所以,为了能卖房子,他一直特意卡着二期的房子销售。


        

一直拖到熙河路的蕃官蕃将、吐蕃大首领们入京。


        

也一直拖到天下州郡准备参加明年科举的贡生们,陆陆续续入京。


        

他才叫贾种民开始销售。


        

除此之外,他还采取了大量的各种手法进行操作。


        

比如说——捂盘。


        

在销售前,直接先把一半房源,都给变成‘已售’的状态,人为的制造稀缺。


        

同时,赵煦还特意的,将熙河入京的文武大臣、蕃官蕃将们,延留至今,一直没有让他们回去。


        

就是让贾种民想方设法的给这些人推销。


        

从溪巴温、温溪心到赵醇忠、包顺、李临讷占支,甚至就连邦彪篯和青宜结鬼章,都带着去看了……


        

贾种民带着他们,不止是看汴京学府,介绍区位优势,还让他们参观了刚刚开始招生的蒙学、小学的设施,介绍了师资力量。


        

更安排了,文及甫、曹欢、黄良等刚刚扑买下一个抵当所的衙内或者皇商代表,与大首领们会面。


        

贴心的为大首领们提供信贷服务——没带这么多钱/现在没钱?


        

没有关系!


        

我们贷!


        

年息两成,用棉庄做抵押,用棉花偿还就可以了。


        

在这一套组合拳下,熙河入京的蕃官蕃将、大首领们,纷纷签下了购房契书。


        

多数人都是喜提汴京学府千尺大豪宅一套!


        

其中,真正有钱的奢遮人物,更是签下了价值数十万贯的单独豪宅契书!


        

十一套单独宅邸,有五套就是卖给熙河来的土豪!


        

于是,通过这种方式,熙河路的少数民族首领们,不止是在政治上,成为了大宋朝的利益共同体。


        

经济上也是如此。


        

赵煦也不怕他们还不起房贷。


        

甚至可以这么说,他们最好还不起房贷!


        

尤其是像赵醇忠、包顺这样的人物。


        

因为,这样的话,赵煦就可以给他们放恩情贷了。


        

通过经济控制,使这些原本独立或者半独立的部族,变成在经济上只能彻底依附大宋。


        

这叫债务陷阱。


        

近现代殖民者,最擅长的手段。


        

“一百二十一套标准千尺屋舍,十一处单独宅邸……”赵煦抿起嘴唇来。


        

“这就是上千万贯的收入啊!”


        

“再算上抵当所的扑买收入……”


        

他舔了舔嘴唇,一双手开始摩挲起来。


        

“数千万贯的财富,都将集中于汴京!”


        

“天下州郡散落的黄金白银,不费吹灰之力,便自然富集了起来!”


        

他站起身来,看向贾种民等人,道:“朕读史书,见昔年唐太宗开科取士,见诸进士,鱼贯入殿,与左右慨言:天下英雄,尽在吾瓮中矣!”


        

“而今日,朕可以说上一句……”


        

“天下财富,尽在朕手中矣!”


        

贾种民等人听着,连连顿首:“伏唯陛下能作威福!”


        

赵煦却是陷入了自己的思绪之中。


        

天下的财富,汇入汴京。


        

这意味着,赵煦要做的事情,有了足够的金融支持。


        

凯恩斯主义,也就具备了初步上马的基础。


        

只要运作的好,这些资金,足以创造出好几个大型工程。


        

譬如说,宋用臣的河北清淤工程以及徐州炼铁基地,就都可以不用担心资金问题了。


        

同时,这么多的钱,都汇聚在汴京。


        

必然导致,天下州郡钱荒进一步加剧。


        

这是危机!


        

但也是机遇!


        

钱荒加剧的情况下,交子货币的普及度,必然加快。


        

至少,在京西、京东、河南府、大名府、淮南路等环汴京地区,交子货币的认可和接受度,都将提高。


        

但,有一个前提。


        

那就是交子的防伪和可辨识度,必须提高。


        

要具备让不识字的农民,在接触到交子后,也能在短时间内掌握,辨认交子真伪的办法。


        

此外,钱荒加剧的背景下,赵煦也可以尝试,推广一种铜钱之外的新的实物货币了。


        

正好,前不久赵煦不是让沈括回去研发廉价白铜钱了吗?


        

只要沈括能成功,那么,一种介于铜钱和交子之间的中间货币,也就可以成立了。


        

同时,这么多钱,放在手里,藏在府库里不花,赵煦是非常难受的。


        

正好,无论是抵当所买扑,还是汴京学府的房款。


        

现在其实都没有全部入京。


        

按照契约,这些钱款,都将由购买方在指定期限前,交到约定的州衙或者路一级的常平仓。


        

然后,再通过各种纲运方式入京。


        

这算是赵煦给出的便利政策(让他们自己运,太贵了,也可能影响他们的购买热情)。


        

但,现在,赵煦改变主意了。


        

这些各方缴纳到州县、路常平仓里的钱款,不必完全入京。


        

它们完全可以变成其他东西。


        

比如说,两浙路有现在全天下最廉价的蚕丝——浙西和浙东的蚕丝价格,在元丰八年的时候,低至每斤不足四百文(彭汝砺奏疏)。


        

江南西路和广南东路的蚕丝价格,也很性价比——至少比汴京城便宜得多!


        

也譬如说,广南西路和荆湖南路,有着全天下最廉价的苎麻。


        

完全可以,让州县官员,拿着这些钱,在地方上收购原料,然后通过纲运运抵汴京。


        

这样一来,不仅仅可以避免让很多州县陷入钱荒。


        

也可以给汴京城的工商业发展,提供足够的原料。


        

而有了原料,又不缺政策支持,工商业大发展后,接下来的关键是什么呢?


        

市场!


        

赵煦抬起头,看向北方。


        

辽主国书上的文字,在他心中闪现。


        

辽人要征服高丽、日本,需要大量大宋廉价商货。


        

而大宋的工商业发展,也需要辽人的庞大需求。


        

所以啊……


        

这是一拍即合!


        

“果然,皇叔祖是我的亲皇叔祖啊!”赵煦砸吧了一下嘴唇,感慨不已。


        

“照理来说……我应该给皇叔祖的采购开绿灯才是!”


        

可问题是……


        

要是辽主得到的太容易了,那不显得大宋太过轻贱了吗?


        

也不利于以后继续开展业务。


        

这就好比是,桑家瓦子里的那些花魁。


        

要是随便一个恩客,都能成为花魁的入幕之宾。


        

那这个花魁的身价必然贬值!


        

所以,桑家瓦子的花魁们,最讨厌的就是只有钱的暴发户。


        

最喜欢的就是柳三变、晏几道这样天下知名,但身无分文的浪荡才子。


        

花魁们甚至宁肯自己出钱倒贴,养着柳三变、晏几道,也决计不肯让那些大腹便便,不通文理的暴发户们,轻易的踏进她们的香闺。


        

不砸个几百上千贯的脂粉钱,只配在勾栏外面听花魁和柳三变、晏几道们颠鸾倒凤!


        

所以啊,该有来回!


        

得自矜身价!


        

得叫皇叔祖来求着朕!


        

只有这样,才好做生意,也才能叫辽人心甘情愿的,将他们的黄金白银送到大宋来。


        

……


        

整个下午,赵煦都沉浸在这样的思绪中。


        

以至于,钱勰、罗适、叶祖洽等人之后向他汇报的开封府各项工作进展,他都有些心不在焉。


        

但好在,随行的起居郎,记录下了开封府有司的各种汇报。


        

所以,赵煦在回宫后,就让人誊抄了一份,送到他面前。


        

同时,也下令,命人誊抄了副本,送去两宫和都堂。


        

所以,很快的,朝野上下就都知道了,开封府的大臣们,已经请求给先帝上尊号的事情。


        

自然的,在第二天一早,都堂宰执们,就联名上一封表奏。


        

内容和开封府群臣的请求一样——大宋英文烈武圣孝皇帝实在是太伟大、太神圣了!


        

如此伟大神圣的先帝的尊号,怎么只有六个字?


        

必须加!


        

至少加四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