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九百七十九章 太宗皇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夜间

第九百七十九章 太宗皇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咸宜坊,亲贤宅扬王邸内。


        

宣旨的内臣,刚刚离去。


        

扬王赵颢的脸色,无比的僵硬、丑陋。


        

而在赵颢身后,他的长子赵孝骞,则是一副亢奋的神色。


        

“大人!”赵孝骞低着头,恭敬的说道着:“儿奉旨,审查王府上下奸邪!”


        

“定不会使大人清名有损!”


        

赵颢听着,脸上的阴霾,更加深重,五官郁积着,仿佛要吃人。


        

正当他要发作、呵斥这个不孝子的时候。


        

他看到了,门口那几个矗立着的老剩军的身影。


        

于是,回忆起了当初,荆王赵覠带着这些老剩军,将他捆起来,压在地上。


        

让他亲眼看着,陈衍等人,被一个个的杖死、自缢于王府中的情形。


        

所以他知道的。


        

假若他敢对赵孝骞动怒。


        

那么,宫中的太后,下次就会派荆王覠来‘主持审查’了。


        

而荆王赵覠……


        

是恨不得他立刻去死的!


        

因为只有他死了,赵覠自己才能安心入睡。


        

两害相权……


        

赵颢只能咬着牙齿,深深的吸了一口后,回头对赵孝骞道:“王府一切就都交给吾儿了!”


        

“相信吾儿,定不会负朝廷所托!”


        

至少,赵孝骞是他的儿子。


        

以子查父,体面是会给他留下的。


        

赵孝骞长身而拜:“唯!儿谨遵大人教诲!”


        

然后,他站起身来,走到门外,高举着宫中降下的旨意:“奉圣旨!”


        

“渭州防御使臣孝骞,肃清王府内外奸佞!”


        

“来呀!”


        

“将那些平日里蛊惑父王的小人,都给吾抓起来!”


        

“诺!”老剩军们,轰然应诺!


        

在过去的这个冬天,雨雪交加,天寒地冻。


        

以他们的年纪,本来是不可能熬过去的——一个冬天下来,府界之中冻绥的老弱孤寡,就多达数百。


        

但他们这些无依无靠,无儿无女的剩军却都活了下来。


        

原因?


        

非常简单!


        

官家恩赏,给钱给米给炭给冬衣。


        

又赐酒赐肉还赐药!


        

让他们在过去的那个冬天,有炭炉取暖,有米肉饱腹,也能有药可服。


        

不止如此,官家还从他们中,挑选出了几个‘忠勤可用’的剩军,给他们在汴京义报的报童中,选了孩童,作为养子。


        

这些养子,都是机灵聪慧可靠的。


        

百年之后,他们也能有人披麻戴孝,也能有血食祭祀!


        

官家恩情还不完啊!


        

如此,这些老剩军对于宫中旨意,已是能做到百分百盲从。


        

赵孝骞领着这些剩军,迅速的包围了王府内那几处院子。


        

然后,从中押出了十几个王府门客、官吏。


        

都是扬王颢,在最近一年,辛辛苦苦养起来的。


        

既有他的智囊,也有陪他说笑取乐的倡优。


        

更多的是,扬王颢的嫔妾们的兄弟。


        

赵孝骞狞笑着,看着这些人,义正言辞的说道:“尔辈食朝廷俸禄,却不思报效朝廷,反蛊惑我父王,是怀奸邪之心,欲离间我天家骨肉亲情乎?”


        

“来呀!”


        

“都给我押下去,仔细审讯!”


        

“诺!”老剩军们齐声应诺。


        

一个个眼露凶光,看着那些已被捆缚起来的王府门客、幕僚、官吏,桀桀桀的怪笑起来。


        

他们人虽然老了,一些人身上甚至有着残疾。


        

可是,他们吃了赵官家一辈子的禄米。


        

给赵官家干了数不清的脏活、累活。


        

对于各种刑具,种种大记忆恢复术,已是了然于胸。


        

顷刻间,他们心中就冒出了数十种酷刑的用法。


        

刑罚之下,没有撬不开的嘴巴!


        

赵孝骞看着那些被老剩军们拖拽着,押去王府刑房中的人。


        

然后,他回头看到了自己的生物爹赵颢那张死人般的臭脸。


        

他微微扭头,心中呸了一声:“老贼,为何不死?!”


        

对于生物爹的野心,赵孝骞比谁都清楚。


        

元丰八年,赵颢在宫中上跳下蹿,意图效仿太宗故事的时候。


        

那时候在宫中,除了四叔赵覠外,就数他赵孝骞给坤宁宫的皇婶示警的次数最多。


        

赵覠示警,是怕赵颢真的变成太宗第二,然后自己变成涪悼王。


        

而他赵孝骞示警,也是相同的道理。


        

他怕自己变成魏恭宪王赵元佐和昭成太子赵元僖!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赵孝骞的历史可没有白读。


        

他太清楚了!


        

生物爹赵颢要是真的实现了他的野心。


        

那他这个出自其厌恶的正妻所生的嫡长子的下场,怕是比赵元佐和赵元僖还要惨!


        

为了不让自己和自己的母亲下场凄惨,赵孝骞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


        

……


        

扬王邸一墙之隔的荆王邸中。


        

荆王赵郡,正临摹着一张宫中所赐的颜真卿真迹字帖。


        

他的新婚妻子潭国夫人王氏,则在身旁,为他磨墨。


        

赵覠将字帖临摹一遍,然后吹了吹墨迹,自得的笑道:“吾之书法,又近先贤一步矣!”


        

赵家人在别的方面,可能真的欠缺了些天赋。


        

可这艺术素养和审美,却是没得说的。


        

荆王赵覠自也不例外。


        

如今,更是因为宫中官家,屡次赐给他王羲之、颜真卿的真迹、拓本。


        

于是,更进一步,哪怕是临摹,也俨然有大家之风。


        

王氏看着丈夫的容貌,也是笑道:“夫君之字,以妾身观之,已不逊当代名家矣!”


        

夫妻两正说着话,隔壁的扬王邸中,忽地传来了哭丧、求饶和喊冤的声音。


        

赵覠听着,走到王氏身旁,伸手捂住娇妻的双耳:“此等腌臜之声,不可污夫人之耳!”


        

他家家中的那些腌臜事,赵覠实在不想让妻子掺和进去。


        

这是没有好处的!


        

王氏虽不明白丈夫的意思,但她冰雪聪明,只稍稍一想隔壁的扬王家里的那些乱七八糟的传闻,便已大概明了,于是浅笑嫣然着说道:“妾身自幼患有耳疾,许多事情,稍微离得远些,便听不大清了,还望夫君明察!”


        

赵覠大笑:“夫人有耳疾?!”


        

“甚好!甚好!”


        

“吾亦有此疾!”


        

天家宗亲,确实该有疾!


        

君有疾,则无害!


        

无害,则可平安一世!


        

譬如先帝第九子,大宁郡王赵佖,便因从小有眼疾,看不清东西,而为当今天子怜爱,时常带在身边,耳提面授,恩赏皆超出礼制的规定之外,其兄友弟恭,使朝野称颂。


        

所以啊……


        

赵覠感觉,过些时日,自己可以称病。


        

就说自己可能患有耳疾,间歇性的听不到声音。


        

……


        

赵孝骞的效率很高,不过三天,他就上了一道密劄,将审讯出来的情况,原原本本的上奏到了赵煦案头。


        

赵煦拿到密劄一看,就眯起了眼睛:“果然!”


        

“朕的皇叔身边有高人呢!”


        

却是扬王府的记室参军韩路等人,在去年的时候,就开始不断劝谏扬王,应当自污以保全自身。


        

扬王一直不听。


        

直到太皇太后,因张敦礼一案而被迫撤帘。


        

扬王颢这才慌张起来,想起了韩路等人的劝告。


        

但,韩路等人却也不是真的想帮扬王。


        

而是因为穷!


        

想趁机捞一把!


        

事情很简单!


        

可是,扬王颢直到太皇太后被迫撤帘,才终于认可自污,然后观望了大半年才决心自污的这个事情,让赵煦很不爽!


        

因为,这证明了赵颢,直到太皇太后撤帘之前,都一直心存幻想。


        

“太宗皇帝啊……”赵煦将赵孝骞的密劄丢入火盆中,看着其燃烧殆尽:“您可真是给子孙后代们留下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呢!”


        

正如唐太宗,靠着玄武门即位。


        

从此唐代的皇子、亲王甚至公主皇后们,纷纷效仿。


        

一时,玄武门继承法,蔚然如风。


        

唐代帝王们,不得不时刻盯着自己的儿子、皇后、宠妃、女儿……


        

唐玄宗更是上演了一日杀三子的神奇表演。


        

大宋这边,也是不妨多让。


        

太祖本身,就得国不正,在千秋史书上,留下了污点。


        

这污点其实不算什么。


        

只要能收复燕云,一统天下,恢复汉唐盛世。


        

那千百年后的后人,只会称赞——千古一帝,旷世奇功!


        

奈何,太祖大业未成,而中道崩阻。


        

太宗即位,本就有斧声烛影之嫌,为了正名,不得不仓促发动北伐。


        

结果是……


        

先挫于高粱河,再败于君子馆。


        

将五代丘八们杀出来的中国军威尽丧!


        

这其实,还是赵煦为尊者讳的结果。


        

不然,若换了他现代的那些师兄弟们来评价……


        

赵煦闭上眼睛,他的那些师兄弟们的毒醉,在他耳畔回荡。


        

什么高粱河车神,都算是比较温和、公允的。


        

赵囧……乃至于耶律囧这样的谐音梗,经常被人挂在嘴边。


        

而赵煦面对师兄弟们的这些调侃,只能无言以对。


        

没办法!


        

太宗做的那些事情,让他无法挽尊,甚至连辩解的余地也没有。


        

只能讪讪的说道:“宋太宗,也不是一无是处!”


        

“至少,人家文治方面,还是很不错的!”


        

“开启了中国历史第一个文官官僚体系为主的王朝!”


        

“北宋因此成为历朝历代平民百姓生活水平下限最高的王朝!”


        

然而,这个时候,他的师兄弟们只会呵呵笑着:“对对对!你说的对!”


        

然后就开始阴阳怪气着什么‘治国在乎修德尔,四夷当置之度外’、‘将从中御,国家之本,来人,赐阵图,不对,听我微操!’、‘朕志在抚宁蛮荒’。


        

赵煦对此,没有任何办法,只能羞愧的低头。


        

没办法!


        

人家说的全是事实。


        

好在,赵煦在现代留学的十年中,他的心态早已千锤百炼了。


        

早已能做到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


        

没办法!


        

若是心态不好的话,一旦看到赵佶父子和完颜构的那些骚操作,他恐怕会心脏病发,直接一命呜呼!


        

看着火盆中,燃烧殆尽的赵孝骞密劄。


        

赵煦对着身边的童贯招招手。


        

童贯立刻近前,伏低了身子。


        

“叫梁从政等人,多进些市井娱戏给太皇太后!”


        

“勿使太皇太后,忧心于外廷之事!”


        

如今的庆寿宫上下,除了那几个一路跟着太皇太后,从濮王邸至今的女官外。


        

可以说几乎全部投了赵煦母子。


        

甚至,就连那几个女官,暗地里也和安仁保佑夫人暗示过,愿意投诚的意思。


        

所以,如今的庆寿宫,可谓是一个巨大的信息茧房。


        

便是高家命妇,在入宫的时候,也只拣着赵煦和向太后喜欢的话和太皇太后说。


        

于是,太皇太后在短短半年中,就只能听到和知道,那些赵煦和向太后愿意让她知道的事情。


        

包括这一次的丰稷弹劾扬王。


        

庆寿宫唯一能知道的,就是有奸臣蛊惑扬王,做了坏事。


        

好在,天子英明,洞见了奸臣的诡计,使扬王清名得到了保全!


        

我赵家叔侄和睦,千古罕见呢!


        

“诺!”童贯领命而去。


        

童贯走后没有多久,通见司那边,便递来了瓦桥关发回来的辽主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