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将门寡嫂 > 第四百一十章 儿子,我的儿子(求月票~)
夜间

第四百一十章 儿子,我的儿子(求月票~)

        

即便找到了证据又如何呢?是留不下来的。


        

事实这个小表子总是站在暴力武器的身侧伏低做小。


        

在没有强力武力的护持下,人家压根懒得陪你玩过家家游戏,直接采用了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结果就是,最后闹了个一地鸡毛,也没有任何结果。


        

姬无夜最后也只是抓了几个替死鬼出来,明面上保全了韩王安的面子。


        

当然,这也是有代价的。


        

在姬无夜的压力下,韩非暂代的司寇一职,暂代两个字连带司寇两个字都没了,还被韩王安要求禁足一年。


        

连累的张良,也被张开地关在家里不许出门,也要禁足一年。


        

韩非这下子是被打击的彻底心灰意冷了,对整个韩国也是彻底绝望了。


        

在整个韩国,除了和张良可以谈到一块,再也没有任何一个可以让他感觉到温暖的人或地方。


        

而现在,更是连这最后一个人也没有了。


        

这个倒霉蛋酒鬼只能化悲愤为力量,专心写他自己的书,毕竟被禁足的他,也实在没别的可做了。


        

每天除了喝酒就是写书。


        

这也是件好事,沉下心的他总算可以专心写书了,到了现在,也已经完本了,正在做最后的修缮。


        

不过他也确实高兴不起来,他的心情正如这冬季寒风一样。


        

书写的很好,他很满意,但是这些君主术给谁用呢?


        

韩国?变法?


        

别闹了,简直就是笑话。


        

那还能给谁。


        

环顾天下,只有最重视法家的秦国才能真正物尽其用。


        

可是,秦国一统之势本就明显,韩国又是秦国第一个绊脚石,这要是给秦国再添砖加瓦,那不是更资敌了吗?


        

韩非幽幽一叹,愁容满面,抬头望月,又是一叹。


        

自己的心血若是束之高阁,不见天日,那真是死也不甘心。


        

可若是帮助敌国更强,更是说不过去。


        

奈何奈何。


        

只能再看了。


        

事已至此,喝酒!


        

终于,秦王政八年到了,这一年的嬴政实在有些高兴不起来。


        

嬴政不高兴的原因是经过一个冬季,夏太后病倒了。


        

自从子楚薨逝以后,伤心过度的夏太后身子便一直不太好。


        

这些年她眼看着嬴政做事井井有条,大秦蒸蒸日上,心里也没什么担心的了。


        

嬴政有了子嗣以后,更是得享天伦之乐,但是内心之悲苦,只是稍有缓解,却难以根除。


        

在去年身子便多有疾病,在太医院拼尽一切努力下,也只拖到了今年,刚入冬,便彻底卧床难起了。


        

对此,嬴政实在很难高兴的起来。


        

夏太后是一个温柔慈爱的祖母,带给了嬴政最多的关怀。


        

夏太后出身富贵人家,一生衣食无缺,但是却很难说得上她是一个幸福的女人。


        

夏太后在病倒后,身体状况便迅速恶化,即便嬴政让念端带领着太医院所有御医一起医治,依旧无法阻止死亡的到来。


        

即便是嬴政亲自出手也没有用,生老病死乃是天数,现在夏太后整个人已经憔悴虚弱的不成样子,她的身体百漏无光,多少真炁输入进去,饮用多少补药,都尽数泄个干净。


        

更重要的是,她并没有什么求生之念。


        

她知道自己要死了,她还算不上老,但是她对死亡并没有任何畏惧。


        

殿内药味弥漫,混合着熏香,有了些雾气。


        

此时的夏太后,倚靠在床榻,悠悠看向窗外,回忆着自己的一生。


        

她的头发早在八年前就已经白透了。


        

她年轻时嫁给了当时还是公子的孝文王,作了他的姬妾,是他最早的几位妻妾,但是并不受宠,夫君的妻妾太多了。


        

曾经想过,也许有了孩子就会有所改变。


        

但是即便为自己的夫君生下了儿子,依旧并不受宠,并且连累儿子也不受宠。


        

儿子少年时便被送往赵国为质子,那时候秦赵两国连年交战,身为质子可以说是九死一生的局面。


        

事实也是如此,长平之战白起阬杀赵军四十余万,整个赵国家家皆缟素,户户泣难停。


        

每一个赵人莫不与秦人有着切骨之仇,想起秦人便是嚼穿龈血,恨不得对每一个秦人食肉寝皮。


        

我的儿子啊,我的儿子,异人啊。


        

他的生死悬于一线啊。


        

他身为秦国的质子,在赵国每天都是举步维艰,每日里提心吊胆,惶恐不安。


        

邯郸之围,赵王大怒,更是要杀之泄愤,若非提前一步逃离,实乃必死无疑。


        

可是自己只是一个不受宠的太子姬妾,对于这等两国大事,一句话也说不上,只能日日夜夜对着上天祈祷,希望异人可以平安归来。


        

终于,儿子平安回来了。


        

上天保佑,好,平安回来就好啊。


        

异人改名子楚了.


        

他又多了一个母亲。


        

是啊,也只有借助华阳夫人的恩宠他才能有机会实现抱负。


        

回来了就好,平安回来就好。


        

儿子心中的不甘与悲愤,自己都是知道的,其他的都不重要。


        

异人安全就好。


        

先王薨逝了。


        

夫君成了大王,儿子成了太子,孙儿也平安回来了。    一家团聚,合家欢乐,幸福的日子终于要来了。


        

生活先苦后甜也是好的,孙儿生而聪慧,可以得享天伦之乐。


        

真好啊。


        

可是为什么幸福的日子总是如此短暂?


        

世间事一向如此吗?


        

夫君继位短短一年便薨逝了。


        

没关系,总还有儿子,儿子还在。


        

孙儿是天眷的太子,儿子奋发图强,大秦日渐昌盛,一切也都是好的。


        

是的,幸福的日子总是短暂的。


        

世间事一向如此。


        

儿子,我唯一的儿子,也逝去了。


        

我的儿子,异人、异人、我的儿子。


        

临终的他躺在我的怀里痛泣,曾经高大的他如今已经憔悴的不成人形,就像自己现在一样憔悴。


        

有力的手掌现在只剩下皮包骨头,毫无温度。


        

我的儿子,异人,都不重要,那些都不重要。


        

你是喝母亲的奶长大的,无论你叫什么名字,都不重要。


        

在母亲面前有什么需要愧疚的呢?都不重要的。


        

母亲多想你可以好好的,母亲多想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你的健康。


        

你幼时的每一个笑容,每一声哭泣,母亲都记得清清楚楚。


        

童年时睡觉总是调皮,每夜都要为你盖好几次被子,母亲是多怕你着凉啊。


        

可是,你现在在母亲的怀里,为什么不说话了呢?


        

你的手为什么不热了?


        

为什么不像小时候一样哭笑吵闹啊?


        

异人,你继续来闹母亲啊。


        

母亲多想再听到你的笑声,哪怕是哭声也好啊。


        

我的儿子,异人、我的儿子!


        

我的儿子!我唯一的儿子啊!


        

上天呐!上天!


        

上天,你为什么总是这么残忍。


        

少年你就夺走我的孩子,经历万千危险得以重聚,可你为什么这么快又要彻底夺走他!


        

仅仅四年,正式继位也不过三年罢了。


        

我一生最重要的男人,在短短四年的时间里相继而去。


        

让白发人送黑发人,你是多么残酷啊!


        

只留下了仅仅十三岁的孙儿,还有一个更小,更懵懂的小孙儿。


        

十三岁啊,只有十三岁,要留他这么一个孩子担起大秦这万钧重担,孩子担的起吗?


        

要他这么一个孩子去面对内外的虎豹豺狼,多么残忍!


        

孙儿的母亲和自己,并不能为孩子提供多大的助力。


        

华阳夫人,华阳姐姐,她真的是个好人啊。


        

她帮助了我的儿子坐上了王位,如今又倾尽全力的帮助我的孙儿。


        

哪怕要将我的儿子孙儿分给她,我也是情愿的。


        

孙儿真不愧是天生神圣,上天眷顾,处理国政游刃有余,井井有条,一切都走上了正轨。


        

也许上天将一切的福缘都弥补给了孙儿,这样我也就放心了。


        

我可怜的孙儿,他是多么劳累啊,他不该这个年龄就承担这样的重担。


        

结果终究是好的。


        

大秦在孙儿的带领下,越来越强,越来越好,也纳了许多妃嫔,也有了孩子。


        

真好啊,看到孙儿茁壮成长,多子多福,真好啊。


        

异人如果看到,也一定很欣慰吧。


        

异人,母亲来找你了。


        

秦王政八年。


        

夏太后,薨。


        

夏太后临终前要求,将她独自葬在杜东,不用与夫君合葬。


        

秦孝文王葬于寿陵,秦庄襄王葬于芷阳,杜东在这两者中间。


        

“东望吾子,西望吾夫。后百年,旁当有万家邑。”


        

她心里除了自己的夫君,还有她的儿子,异人。


        

嬴政为夏太后举行国丧。


        

以天子礼葬之。


        

诸国皆派使臣入秦哀悼。


        

另迁民两千户至杜东为夏太后守陵。


        

不用百年。


        

三代人,当有万家灯火。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