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1978,我考上了哈工大 > 288 老娘这是来东北“赈灾”的?
夜间

288 老娘这是来东北“赈灾”的?

        

“谢威,我们有很强的制造能力……很多零部件都能制造……现在军品生产得少……”


        

听到谢威说把大部分零部件都交给其他机械厂制造厂生产,霍国强顿时急了。


        

122厂生产轻型轰炸机、直升机,本身的机械制造能力就非常强。


        

搞汽车产业,也是为了把整个厂的制造能力利用起来,避免没有生产任务而发不起工资。


        

谢威交给其他厂了,122厂怎么办?


        

“霍厂长,如果大部分零部件都交由122厂制造,以目前122厂的产能,能满足年产3万辆的各种零部件加工吗?”


        

谢威眉头一挑,一脸玩味地问霍国强。


        

“我们可以建设产能啊!”


        

建设产能,厂子不就发展起来了么。


        

“你们有建设产能的成本吗?另外,如果需要年产二十万辆、五十万辆、甚至百万辆,都自己建设产能?先不说建设资金能否凑齐,仅仅是产能建设所需的地皮,122厂能拿出多少?相关的产业工人培训,能解决?”


        

谢威都快被气笑了。


        

之前三线建设开始,各个单位都是“备战、备荒”,准备打第三次世界大战的。


        

这就导致很多单位在建设开始,就是各种配套完善,甚至连酱油都能自己生产。


        

在如此环境中,各个单位的建设都是非常完整的,即使失去了外界供应,也能独立生产。


        

122厂不是三线单位,甚至有三线单位作为122厂的备份,但是在最开始的建设时期,为了安置家属,也为了在物资匮乏的环境下丰富供应,各种配套的小厂不少。


        

机械加工车间,自然庞大。


        

在这样的情况下,122厂提出各种机械零部件都由厂里的机械车间生产加工也是无可厚非。


        

问题是,这不利于大规模批量制造的发展。


        

汽车产业的规模有多大,谢威比这个时代的任何人都清楚。


        

随便一家汽车制造厂,年产百万辆都是基本产能。


        

122厂即使疯狂扩张,一直不断地拼命建设产能,也不可能达到这样的产能。


        

分工协作,才是王道!


        

面对谢威的质问,霍国强跟刘建云等122厂的领导干部都沉默了。


        

“要干大事,不能只想着自己发展,得充分利用周边的资源……随着改革开放,各个工厂的生产不再是以前那样上级给生产计划,按照计划生产,而是根据市场需求来,这就导致很多之前生产的产品并不满足使用需求,同时产品质量低劣的单位没了订单……”


        

改革开放的时间不长。


        

大量计划订单被取消,很多厂的日子不好过。


        

这几年,国家基础建设对重工业需求很大,东北属于国内条件跟基础最好的重工业基地,衰退的只会是部分没有竞争力的加工厂。


        

等十多年后,随着国内整体工业实力的发展,加上其他地方区域优势比东北更好,东北这个老工业基地的没落,谁都无法阻挡。


        

其实,这跟改革开放初期东北这边没有真正利用起来强大的制造能力优势,也有很大关系。


        

122厂的想法,属于普遍的。


        

“要想真正发展起来,产业分工协作,这是必须走的道路!如果你们做不到,我宁愿不合作!”


        

谢威的态度变得强硬起来。


        

合作,他必须从一开始就掌握主动。


        

要不然后面各种麻烦事。


        

“谢威啊,我们留核心加工业务,其他分出去就分出去吧,我们回去后就联系相关单位……”


        

霍国强生怕谢威年轻冲动,到时候真的不合作了,哭都没地方哭。


        

“那行,就这样说定了。不过寻找外协加工厂,一定得找基础好一些的,让他们严格按照图纸加工!只要超差,哪怕能用,绝对不能接收!”


        

谢威强调着。


        

目前国内汽车产业尚未发展起来,标准化生产更没有开始。


        

国内统一的标准也没有制定。


        

在如此环境中,零件几乎谈不上互换性,很多车辆出现故障,根本不是更换零配件就行的。


        

这就对后勤维护要求更高。


        

没有在这个时代的人无法理解,谢威倒是清楚:在几十年后国内制造业内卷厉害、人工成本大幅度上涨,买袋方便面都能送个不锈钢碗的情况下,但凡是车辆有什么故障,根本不维修,直接更换零配件。


        

而在同时期的巴铁国内,汽车零部件如果出现了问题,直接维修零件,连传动轴之类的核心零部件断裂,也都是电焊一焊,机械加工一番,再装上去使用……


        

“要想在批量大规模制造过程中降低生产成本,就必须推行标准化……不能再像之前,哪怕不符合图纸要求,只要再加工配合的零件,两个能配合就行……我们要快速占领市场,就必须在市场销量大的地方建立售后点……”


        

“你的意思,如果零部件有问题不维修零部件,直接更换零配件?”


        

霍国强瞪大了眼睛,不满地看着刘威铭,“那成本得增加多少?”


        

“只要产量够高,更换零配件的成本完全可以接受!关键是我们维修人员不需要那么高的技术水平!我们哪里找那么多技术水平高的维修人员?”


        

谢威撇嘴说道。


        

霍国强还想说什么,他旁边的刘建云拉了拉他的衣袖,阻止了他说下去。


        

“张校长,合同条款之前都已经谈妥,校企办目前也没人,麻烦您安排人跟霍厂长他们对接一下。”


        

说完,谢威就转身走了。


        

实在不想把时间浪费在这些对他来说还算重要的事情上。


        

“张校长,谢威平时都是这样直接给你安排工作的么?”


        

霍国强在谢威走后,一脸不可思议。


        

不知道的,还以为谢威是张鸣秋的上级呢。


        

张鸣秋不以为意地说道:“谢威事情多,我们作为领导干部,就是为他们搞后勤工作的……谈不上安排不安排……”


        

对于谢威不管身份地位安排工作,不只是张校长,刘德宝也是一样,早就习以为常了。


        

第二天一大早,谢威就把满脸不情愿的谢柔拉上了车,一起向车站而去。


        

哈城地处东北,进入十月,平均气温就只有几度了。


        

比起蓉城的冬天,都高不了几度。


        

谢威怕老娘冻着,抱着一件军大衣,在他身边的谢柔满脸不情愿。


        

“你说你也真是的,自己来接妈就是了啊,这来回耽搁一个多小时,即使不学习,我也能多睡会儿啊!”


        

谢柔抱怨着。


        

不是她对老娘有意见,而是知道老娘是哥哥叫来盯着她的。


        

到现在,她依然没死心。


        

“老实等着,马上就出来了……天,老娘这是……”


        

谢威话还没说完,就看到走到了出站口的刘梅,整个人都懵了。


        

“哥,那真的是妈?她这样就没有被人从火车上赶下去?”


        

谢柔也瞪大了眼睛,满脸不可思议。


        

只见出站口的刘梅,背上背着一个硕大的帆布袋,一边胳膊上挎着一个帆布袋,另外的手里居然还提着一个笼子,笼子里,豁然是几只公鸡!


        

如何不让人傻眼?


        

“她怕是把家都搬来了……”


        

谢柔万万没想到,老娘从蓉城到东北几千公里,居然带着几只活鸡!


        

谢威嘴角抽搐,急忙跑了过去。


        

“妈~”


        

双手不空的刘梅看到儿子出现,吸溜了一下鼻涕,“这边怎么这么冷?”


        

“你这是把家给搬过来了?”


        

谢威一边去接刘梅肩膀上的挎包,一边抱怨着,“这边可以买鸡的,市场上有些自己养的都不用票……”


        

“那能跟我自己养的比?”


        

刘梅瞪了谢威一眼,“去年养的公鸡,你们没回来,都让你爹糟蹋了……”


        

“妈~”


        

“你个没良心的,一出来,别说回家,连信都不写一封……”


        

看到谢柔,刘梅就气不打一处来。


        

没见着闺女吧,天天想。


        

一见到,就嫌弃起来。


        

“赶紧上车吧……”


        

“儿子,你这是?”


        

看着一旁的212吉普,刘梅有些担心地看着谢威。


        

谢威还在上学,可别为了接自己,偷偷地把学校的车开出来,那样的错误会影响前途的。


        

“我从学校后勤借的。赶紧上车吧,一会儿我还得还回去呢。”


        

刘梅倒也不扭捏,把东西放车上,才认真打量两个孩子,谢威没啥变化,倒是谢柔,长高了很长一截,人却瘦得不行:“幸亏我带了几只鸡过来,这段时间炖点汤,给你们好好补补……”


        

谢威能说什么?


        

谢柔直翻白眼儿。


        

老娘在这边,以后的日子怕是不好过了。


        

对于杜国旺家的情况,刘梅早就听说了,谢威把老娘送到杜国旺家,给刘梅介绍了情况,让谢柔留下陪老娘,自己则是准备回学校。


        

刚到门口,就看到杜国旺提着两只大公鸡跟一篮子肉跟菜,还有一把粉条。


        

“野味可不好买,一大早我就去了,市场上就没看到……”


        

“不是,我妈从老家带了5只活蹦乱跳的公鸡过来。”


        

“啥玩意儿?”


        

杜国旺以为听错了。


        

“这……”


        

“不只是几只活鸡,还有干豇豆、干菜、皮蛋、豆瓣酱等,甚至还有一罐猪油……不知道的还以为东北这边闹了饥荒……”


        

谢威苦笑着说道。


        

杜国旺听到这话,直接把鸡丢给谢威,“我还有事,晚上回来见亲家母……”


        

他真不知道如何去面对前来“救灾”的刘梅。


        

刘梅从来没有出过远门,从结婚后连娘家都很少回去,为了儿女一个人跑这么远,住在别人家里,谢威怕她问叫她来的目的,也不敢跟刘梅多呆。


        

还好,谢柔不算忙,陪着刘梅。


        

一到杜国旺家里安顿下来,就张罗着让谢柔带她去附近的食品站以及菜市场买菜,要给杜国旺以及谢威他们做饭,得知都忙,中午不回来吃饭后,才作罢。


        

转而拉着谢柔质问她为什么不回家,也不给家里写信。


        

搞得谢柔想逃跑。


        

一直到下午,王雨婷忙完了过来,才让谢柔好受多了。


        

“哥,明天我可不想陪着妈,我事情多呢……”


        

晚上谢威回来,谢柔就抱怨起来。


        

谢威直接没有理她。


        

转而进了厨房帮着老娘打下手。


        

刚进厨房,就被一脸八卦的老娘给整郁闷了:“谢威,小王是你对象?”


        

“妈,你可别乱说!王雨婷跟谢柔是一个导师……”


        

谢威看了看厨房没有王雨婷的身影,才急忙说道,“要是传出去,对王师姐可不好。”


        

“不是你对象,她来陪着我干啥?好像说是后面每天有空都来陪我……你也老大不小的了,该解决个人问题了,我现在还年轻,还可以帮你带娃儿……”


        

“……”


        

谢威突然发现,叫老娘来盯谢柔,是个错误!


        

自己已经23岁了。


        

在这年头,达不到晚婚的程度,却差不多能够上大龄青年的标准。


        

“妈,王师姐是二妹导师安排照顾她的……二妹除了读书厉害,其他方面你又不是不知道……”


        

此刻,谢威还庆幸莫灵羽没有先来。


        

不然老娘怕是会质问自己为什么要当陈世美。


        

“妈,赶紧弄饭吧,一会儿杜叔跟梁叔他们回来吃了饭还得回学校呢!”


        

谢威只能赶紧转移话题。


        

“这么忙啊?”


        

“可不是……”


        

谢威说道,“他们都是系主任,不仅要带学生,搞科研,还得负责一些管理工作呢。”


        

谢威一边帮老娘择菜,一边介绍着情况。


        

“你什么时候有空回去一趟?”


        

“???”


        

老娘突然的一句话,让谢威愣神不已。


        

啥意思?


        

该不会是叫自己回去相亲吧?


        

“你爸从今年过年后,整天都在外面吃喝……厂里的人随意安排……外面传的可难听了……”


        

这会儿没有外人,王雨婷回学校去了,刘梅把谢建国的情况给谢威说了。


        

“我爸不会吧?”


        

谢威皱起了眉头。


        

现在红光厂的不如最开始那么重要,可谢威把数控系统的生产交给了红光厂也是为了后续的布局。


        

之前胡副部长来学校告诉了谢威,国外数控机床供应商已经开始在谈判跟国内建立合资工厂的事情。


        

要是红光厂出了问题,后果就严重了。


        

“不会?他现在变得我都不认识了!”


        

刘梅冷哼了一声,“我每次劝她,他都说我是妇人家,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