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9章 老东西爆金币,负隅顽抗(二合一章)
这是黄启明那个老东西爆金币了?
“这会儿就要鉴定?”方言对着祝卫国同志问道。
要知道房间里还有人等着呢,自己这会儿过去鉴定,那不不知道得搞到什么时候了?
祝卫国说道:
“不,我们还要整理一下,然后再给您送过来!”
方言听到这话,这才点了点头说道:
“那明天吧,明天下午我有空。”
祝卫国说道:
“好,那就麻烦方言同志了。”
现在方言的身份是最适合干这事儿的人,其他人都不太适合,所以祝卫国先把事情说好。
另外一边,廖主任这时候神态已经缓和下来,带着赞许的对方言说道:
“多亏你之前的判断准确,心理战打得漂亮。”
“更重要的是,你警惕性特别高!几句话就让他们自乱阵脚,否则这次他慢慢的来,动用的渠道隐蔽,我们也很难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确认锁定关键人物,还得跟着熬上两天才行!”
“现在人赃并获,何佑一家参与间谍活动、勾结内线、企图窃取国家机密,证据链完整,这次一定让他们付出代价。”
方言点了点头,何佑也算是晚节不保了,万里迢迢的回来就是为了给黄启明打助攻,最后反倒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卫生部领导拍拍方言的肩膀,“这次行动非常成功!你和何慧茹同志在这种情况下深入险境也没有露出破绽,非常了不起!”
他指的是方言之前为了确认何佑的态度进行的单独会面,以及今天明知是鸿门宴还带着母亲按时赴约的镇定。
方言笑了笑,对着领导说道:“领导您夸奖了,不知道里面的人,现在是怎么安排?”
廖主任说道:
“无关人员集中做笔录,签署保密协议后释放。”
说完他看了看卫生部的领导,后者说道:
“廖主任这方面是专业的,听您的。”
方言对着廖主任说道:
“这件事儿可能有些影响,毕竟侨商回国被抓了,还是要妥善处理才行,免得有人借机炒作。”
这事儿要是处理不好回国的侨商数量肯定会受到影响。
廖主任回应道:
“炒作肯定是会有的,这个没办法,现在国际上的舆论话语权还是在人家手里,我们的声音不够大……当然了,说肯定还是要说的。”
“这件事情处理完毕后,一切都会简单的公布出来,我们会隐去你在这件事儿的作用……具体的事情到时候再说吧!”
方言点了点头。
廖主任说道:
“行,现在我们先走了,你进去安抚一下他们的情绪,然后就开始做笔录吧。”
方言看了眼身后的大门,应了下来:
“嗯。”
接着廖主任他们离开,方言则是和祝卫国两人,要进屋。
祝卫国跟在方言身边,一副以方言为首的样子。
方言看了他一眼,来到门口,推开了门。
走进包厢时,里面仿佛凝固的蜡像馆,大舅一家僵在座椅上脸色煞白;金无病攥着酒杯正在东张西望,看到方言后,立马老实的坐正。
严一帆紧贴着椅背大气不敢出,看到方言后稍微松了一口气。
老娘何慧茹倒是很镇定,不过她一旁的大舅妈就不行了,双手交迭在膝头的手微微发颤。
大舅和大表哥也差不多,两人看到方言就想赶忙询问到底是怎么个安排,接下来他们要怎么做。
二舅家被带走后,在场一股惊弓之鸟的气息弥漫在宴席间。
“都愣着干什么?”方言的声音像投入静潭的石子。
他径自拉开椅子坐下,随手夹了块凉拌海蜇:
“菜还热着呢,大表哥最爱吃这葱烧海参?趁没凉透赶紧动筷子。”
何书杰喉结滚动两下,干笑着摸起筷子:
“表弟说得对……不能浪费粮食……”说着拿起筷子就要夹菜,结果筷子尖抖得碰得碟子叮当响。
方言无语的摇摇头。
大舅妈突然带着哭腔拽住何慧茹袖子:
“慧茹啊,这到底……”
她不敢和方言说,只能和方言老娘讲。
老娘对着她说道:
“别紧张,你又没干坏事儿,慌什么慌……”
大舅妈张了张嘴,看向正在吃菜的方言,此刻的方言一副慢条斯理的样子正在吃东西,完全没有一点紧张的感觉。
大舅妈也知道,方言应该才是决定他们生死的那个人。
“啪!”
就在这时候,方言突然把竹筷拍在转盘上。
声响不重,却让所有人浑身一震,脊椎都忍不住一挺。
“二舅家配合调查些这几天接触的事儿罢了。”
他目光扫过大舅涨红的脸:
“心里没鬼,慌什么?”
大舅当初可是想教训方言,让他们家去赴宴的,这时候可害怕方言给他算账了。
整个人都在方言目光注视下哆嗦起来,腰杆子仿佛都被方言的目光压塌了似的。
方言摇摇头,眼神转向大表哥,带了点调侃:“表哥你可是给我提供第一手情报的人,你就更不用慌了。“
何书杰本来手抖的厉害,听到这话后他一怔,接着猛然挺直腰板,这才回过神来,“对啊!老子是和方言一伙的啊?慌个毛啊?”
下一秒,他抄起酒瓶,给自己斟满:
“那是……我可是早在之前就和你说了何佑一家人的破绽。”
说完还看了看自己家里其他人,示意他们不用慌。
这一下给大舅和大舅妈看傻眼了。
不是……几个意思?还第一手情报?
什么时候的事情?
关键是刚才他吓成那个逼样是怎么回事?
这时候金无病对着方言问道:
“那方哥,接下来咱们怎么安排?”
他反正是心里没鬼,就是刚才被拿枪的人吓到了,有点慌而已。
方言对着摆摆手说道:
“祝同志带人做笔录,叫到的人去做就行了,做完了没问题直接就回家去。”
接着他站起身,让出位置,对着祝卫国点了点头。
祝卫国立刻带着两名文职军人上前,摊开牛皮记事本。
对着众人招呼道:
“现在有序的做笔录,做完过后签个保密协议就可以离开了。”
听到这话现场的空气终于为之一松。
因为大家都想着早点走,所以接下来的笔录过程出奇迅捷。
大舅有些语无伦次交代完三次探望何佑的时间地点后,签字时险些把钢笔甩飞。
金无病恢复了些许豪气,拍胸脯保证“江湖人最重信义“的嚷嚷声中,保密协议按下的指印格外鲜红。
当最后一份文件收进公文包,方言对着老娘和严一帆招呼道:
“妈,一帆,走了。”
严一帆长舒一口气,今天过来吃这顿饭,真是太刺激了,亲历抓间谍可是有些人一辈子都碰不到的,现场那氛围比电影里面严的都吓人。
方言老娘何慧茹对着大舅妈安慰两句,让她回去不要乱讲,大舅妈点头如捣蒜,就算是人家叫她说,她也不敢把今天的事儿讲出去。
方言接着往外走,经过大舅身边时脚步微顿,方言对着他说道:
“大舅,回去后好好休息。”
方言其实想告诉他,不要太害怕,要不然容易睡不着觉,到时候生病。
结果大舅赶忙点头,也不知道是不是明白意思了,反正看他的样子好像吓够呛。
方言也没管他直接走了出去。
接下来接送方言他们的车已经在门口了,方言他们上了车然后坐车回到了家里。
因为刚才开席过后没多久,就把人抓了,所以老娘还有严一帆其实根本没吃饱,也就是方言刚才趁着做笔录的时候吃饱了。
回到家里之后,老娘就说自己饿了,严一帆本来就紧张第一次参加那种宴会,当时也就没吃两口,后来来人了吓够呛,方言让他们继续吃,他也吃不进去了,结果这会儿放松下来,肚子就开始叫了起来。
大姐就着家里的剩菜当臊子,然后给两人下了一碗面。
因为有保密的条令,刚才发生的事儿也不能说,至少严一帆和老娘是不能说的,方言没有签保密协议,但是他也暂时没打算说,等到事情告于段落后,他再和家里人说。
……
时间很快到了第二天,一大早方言到了协和查房的时候,就有人对着方言打听:
“方大夫,听说昨天晚上燕京饭店那边有侨商被带走了?”
“听谁说的?”方言问道。
然后他就听到对方说到:
“昨天晚上有人吃过晚饭出门打算遛弯儿,看到有一辆军车进酒店。”
“后来看到有人被套头带走了。”
方言对着他们说道:
“这事儿你们还是问廖主任吧,我不清楚。”
结果患者说道:
“嗐,我们哪敢问他啊,万一是上头有什么政策变化呢?我们信任您,您受累帮忙打听一下吧!”
方言一听,这恐怕还真的要重视起来了,可别整的人心惶惶的,这里面好多都是台湾出国然后又回来的投资的,一个个都生怕这边算账。
精神紧张的很。
于是方言对着患者一顿安抚,告诉对方,据他所知政策肯定是没变化的,他立马就去帮忙打听打听。
然后赶紧给廖主任打了个电话过去,把这边情况告诉了廖主任。
廖主任在电话里头告诉方言,他马上就派人到这边来安抚这边的人,另外告诉他以为照旧,不要让患者和家属紧张。
方言答应下来然后一切都按照之前的来。
廖主任他们很快就过来探望这边的人,并且安抚情绪了,方言接下来继续给人看病,只不过今天来观看的人少了。
何佑,黄启明,何经纬,何东,全都没有来。
倒是金无病今天特别积极,来的特别早,对昨天的事儿好像是完全忘了。
方言都有些佩服他的大心脏了。
上午方言要看病,伊莎贝拉杜邦和李成竹要坐飞机离开,就只能是老胡过去送了,他还带上了方言手写的礼物,这可是故宫的专家装裱好的,也算是相当珍贵了。
上午看完了病人后,祝同志那边的东西就送过来了。
两个皮箱子,里面中医用的工具,还有一些手写搞,以及一些笔记和带过来的书籍杂七杂八的都在里面。
方言开始分类,然后就发现了黄启明和何佑的箱子里可有不少好东西。
果然是爆金币了。
黄启明的箱子里面方言看了下,除了他自己的笔记,还有一本不知道那里弄来的方言写的《中药炮制学》。
这东西到现在都还是限量款,方言不知道他是怎么搞到的。
此外还有右侧的紫檀木匣里装着三枚印章,最大的一枚刻着“保和堂藏”,印泥是罕见的朱砂混珍珠粉调制,盖在纸上红中透金;另外两枚是人名章,一枚刻着黄启明的名字,另一枚却刻着“南洋客”,边款题着“甲戌年秋于槟城”,显然是他早年的私印。
箱子左侧卧着一柄象牙白的裁纸刀,雕着缠枝莲纹样,刀身泛着暗哑的银光,凑近了能闻到淡淡的药香最后方言发现,这竟是用穿山甲鳞片和白银做成,握在手里沉甸甸的,刃口还留着裁切药纸的细痕。
方言找来找去,还发现了个箱底的暗格。
这可给祝卫国都整不会,因为他都没发现,这里面打开,两人发现藏着一迭加密电报底稿和一本黑色皮面笔记本。
笔记本里用中英文夹杂着记录着交易明细,其中几页反复出现“茶树”“老山”“青苗”等代号,后面跟着的数字意义不明,显然不是普通的茶叶买卖,倒像是某种情报传递的暗号。
“好像又发现了什么不得了的东西啊?”方言把东西递给了祝卫国。
祝卫国对着方言说道:
“他们不老实……”
方言继续翻着,有看到里面还有一个巴掌大的银质药罐,罐底刻着伦敦银器行的印记,罐壁薄如蝉翼,不知道是怎么打造的,里面已经没有装东西了。
然后和何佑的东西。
里面居然有他手写的一些何家儿科秘方。
秘方泛黄的宣纸装订成册,封皮题着“何家儿科秘要”,字迹笔锋稳健,显然是他壮年时候写下来的。
方言逐页翻看,发现这些方子专攻儿科疑难杂症,有些方言在何家的秘方里面见过,有些确实没见过。
《清瘴定惊散》治小儿热带疫痢并发惊厥,针对湿热地区儿童因疫痢引发的高热惊厥、烦躁呕吐,尤其对伴有皮肤红疹、嗜睡的重症效果显著。
以“过江龙藤”为主药,搭配青蒿、槟榔碱,突破传统治痢只用黄连、黄芩的思路,兼顾“清瘴毒”与“止惊厥”。
方言记得这好像是南洋特有的藤本植物,性凉,能透疹解毒。
何家秘方是好几代何家人拼凑出来的,这位应该是南洋待过。
里面最特别的是加入“燕窝灰”也就是燕窝煅烧后的炭化物,说是既能固肠止痢,又能中和藤类药材的苦寒之性,避免伤及小儿脾胃,方言感觉这与北方用灶心土止泻的思路相似,却因地域资源改用名贵药材,可见何家写这方子的人,早年在南洋的行医风格。
另外还有《香茅消积膏》治小儿疳积伴肌瘦腹大。
主治针对长期消化不良、面黄肌瘦、腹大如鼓的疳积患儿,尤其适用于饮食不节如过量食用水果、油腻海鲜引发的“湿热型疳积”。
用药很有独特性弃用传统鸡内金、神曲,改用南洋香茅根理气消积,自带芳香,小儿易接受与炒莱菔子配伍,既去湿热又促消化。
并且加入“椰壳炭”也就是椰子壳煅炭,研磨成粉后与蜂蜜调膏,敷于患儿脐部,通过透皮吸收辅助消积。
这种“内调加外贴”的用法,融合了南洋的草药外治经验,与中医“脐疗”思路异曲同工。
除了这些外还有《七宝镇咳汤》针对百日咳患儿剧烈痉挛性咳嗽,也就是那种孩子咳至面红耳赤、涕泪交加,甚至呕吐,方子上面写了,尤其对夜间咳甚、难以安睡的患儿效果明显。
最后还有个《珍珠开噤方》治小儿热病后期噤口不食,主治小儿患热病如麻疹、水痘后期,高热退后出现的不思饮食、口燥唇裂、精神萎靡,甚至拒食饮的“噤口”症状。
这些秘方的独特性在于既保留了中医“辨证施治”的核心,又大量融入南洋的本土药材和民间疗法,甚至能看到东南亚族群用药习惯的影子。
方言翻到最后一页,发现角落有行小字:“丁丑年于吉隆坡救荷兰领馆幼子,以此方得信。”
丁丑年?
方言算了下,应该是1937年那会儿。
他愣了一下,难道是何佑自己的方子?
想到他说过之前出国最早的时候确实是去的南洋,然后才辗转去了英国,现在看起来也有这个可能。
接下来,方言又看了看他箱子里的其他物品,当然是没有黄启明那么奢华不过还是有套别叫特别的针。
那是一个巴掌大的牛角盒,打开后里面装着十几枚磨得光滑的针,针尾刻着螺旋纹,针身细如发丝,盒子上面还有一行字“牛尾针”。
方言捏起一枚针,指尖能感受到针身的温润,显然是常年摩挲的缘故,不过他没找人试验,也不知道这东西到底有什么奇特的,这些东西都是要交公的,方言现在可以做的,也就只是把里面的文稿内容完全记下来。
方言配合着祝卫国同志把所有的东西都做了鉴定后,写了一个单子下来。
然后祝卫国就打算带着东西回去了。
方言出去送他,顺便询问了一下现在的审问进度。
祝卫国对着方言说道:
“敌人比我们想象中的要硬,现在还在顽抗,说自己是英国身份,过来也只是走正常的路子想要和你做生意,至于联系这边的人,那是因为之前确实在国外有过联系,也就只认识人家。”
“很狡猾啊!”方言点了点头说道。
黄启明长期以利物浦大学中医学讲师身份活跃于英国上流社会,自诩为“国际精英”。
被捕后他刻意强调“英国身份”,实质是企图用“侨商”“学者”光环制造外交特权假象,想这样通过身份施压逃避法律制裁。
祝卫国说道:
“这家伙好像是做过预案的,他深知这些年国内对侨商的优待政策,也知道我们担忧侨商被捕影响投资环境,觉得我们会顾忌国际舆论而对其网开一面,所以才咬定“正常商业合作”的说辞。”
“这次这个加密电报底稿和暗号笔记本到手,他应该就该交代了,还是得感谢方言同志啊!”
方言摆摆手,人家这明显就是客气了,他说道:
“嗐,那都是你们想着让我来鉴定,没有检查罢了。”
方言问道:
“那何佑家那边呢?也在抵抗?”
祝卫国说道:
“没错,他们虽然最开始挺慌,但是后面也和黄启明一样,开始了抵抗和我们绕圈子,本来我们打算熬他们的,现在看来应该不用那么麻烦了。”
有点意思哈……好像都是受过训练的。
看来也不全是草台班子,只能说是还没训练到位。
不过这种专业的事儿是交给专业人来办,方言也不插手等着结果就行了,他们现在只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可能在想着国外会怎么救他们。
不过按照资本家的尿性,他们要是完蛋了,那保和堂直接就可以让其他人接手了,说不定人家还早盼着他们完蛋呢。
电影里的情节有时候还真不是瞎编。
“对了,我二舅他们家是怎么处理的?”方言对着祝卫国问道。
祝卫国说道:
“怕他们坏事儿,暂时让他们委屈一下在特定的地方住几天。”
说完这才想起这是方言的二舅,于是说道:
“不过我认为,教育教育再签个保密合同应该也可以放了。”
方言摇摇头说道:
“还是按照规矩来吧,既然人是廖主任让抓的,咱们就等到事情结束后再放人,先吓他们几天,这样以后出来也会老实点。”
祝卫国听到方言这么说,感觉方言同志这觉悟就是高啊……
可惜昨天那帮人还在喊方言冤枉他们,是打击报复呢……真是没眼色的……
接下来送走祝卫国后,方言回到家里,开始拿起笔把之前记下来的方子全都写下来,甭管这些是不是何佑的方子,这都是今天的收获,以后还可以拿去南洋那边研究当地的药材用,说不定还能弄点商业价值来,也算是何佑补偿自己了。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又是好几天过去了。
六月过去,七月来临,复试通知这时候也开始由学校和研究院联合发放出去,各地通过初试的高手,陆陆续续开始朝着京城云集而来。
PS:6000字基本章更新完毕,晚点还有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