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大明:我鄢懋卿真的冒青烟 > 第十一章 稳如泰山
夜间

第十一章 稳如泰山

        

为了升官发财连脸都不要了!


        

俳优(谐戏艺人,同小丑)!


        

试图哗众取宠,却又弄巧成拙的俳优!


        

经此一事,殿内众人已经暗自在心中给鄢懋卿定了性。


        

他刚才那一声喷嚏已经惊了圣驾,此事已经足以令其仕途断绝,如今又搞不清自己的身份,言语逾越哗众取宠。


        

这两件事无一不是失仪,俱都触犯了当今皇上的第三大逆鳞,他该不会因此引起皇上的注意是好事吧?


        

不少廷臣甚至在心中暗自赌咒:


        

“这厮日后若是能够在官场起势,我便将脑袋割下来给人当夜壶!”


        

夏言、严嵩和王廷相等读卷官见状也是不由的摇起头来。


        

鄢懋卿的这番作死表现,起初虽在他们的意料之外,但细细想来又觉得都在情理之中。


        

毕竟他的那份殿试答卷何尝不是如此路数,试图哗众取宠,其实自毁前程,堪称又蠢又坏之典范。


        

难道此人的脑子与常人不同?


        

话说回来,他该不会是欲效仿西汉时期的俳优大臣东方朔吧?


        

可他似乎忘却了一件事情,当今皇上可不是汉武帝。


        

倘若东方朔生在本朝为官,只怕非但如今坟头草早已长到了三丈高,连个祭拜的后人都留不下来。


        

甚至就连翊国公郭勋都开始不自信起来。


        

没想到鄢懋卿居然考了个三甲倒数第一,如今又在传胪仪上如此失仪逾越,与此人扯上关系真的没问题么?


        

果然。


        

“?”


        

纱帐之后,嘉靖帝朱厚熜虽依旧没有任何表示,但眉头明显又蹙紧了几分。


        

一旁的黄锦心头一颤,默默垂首的同时,心中已经不再踌躇不定。


        

私下指使严嵩在之后馆选中将鄢懋卿选做庶吉士的事,八成是不用继续办下去了。


        

不过这事不能妄揣圣意,该向主子确认还是要再确认一下……哪怕是脱裤子放屁,那也得脱。


        

毕竟这终归是主子的吩咐,主子没有亲口收回之前,他一个奴婢敢不用心去办,那就是态度和忠心的问题,这问题可就太过严重了。


        

嘉靖帝既然没有表示,传胪仪自然便不能中断。


        

已经吓得面色煞白的执事官在鸿胪寺上司连续使了几个眼神之后,方才猛然反应过来,连忙恶狠狠的拉了鄢懋卿一把,快速将其领回班列待命。


        

倒也不怪这个执事官胆小,更不怪他憎恨鄢懋卿。


        

毕竟作为向这些进士讲解传胪仪规矩禁制的官员,倘若皇上追究起来,他只怕也免不了要受到牵连。


        

不过这个执事官那几乎要杀人的眼神,还有一众廷臣和新科进士越发幸灾乐祸的目光,却令鄢懋卿颇为受用。


        

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一种肯定,证明他刚才做了正确的事情,距离致仕回乡的目标又进了一大步!


        

这回肯定是稳了,稳如泰山的稳!


        

鄢懋卿一时得意,不由在心中哼起了后世小曲儿: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对致仕的向往~天马行空的生涯~我的心了无牵挂~~~”


        

……


        

随着唱名仪式结束,传胪仪也接近了尾声。


        

不久之后奏起显平之章,众官员与进士行三跪九叩礼,嘉靖帝朱厚熜起驾还宫。


        

礼部堂官上前捧榜,用云盘承榜,黄伞前导,出太和门、午门,至东长安门外张挂公示。


        

至此传胪仪终于完成。


        

除了新科状元需配合礼官打着黄伞,领着仪仗一路护送回住处,以示皇恩浩荡之外,其余官员和新科进士已经可以离宫。


        

此时此刻,严嵩心中的担子也终于放了下来,长长舒了一口气。


        

科举事宜历来由礼部专隶,传胪仪也是科举的一部分,并且还是皇上要亲自出席的关键部分,一旦中间出了什么岔子,他作为礼部尚书,自是难辞其咎。


        

好在今日的传胪仪虽然出了鄢懋卿那么个奇葩的变数,但总体上还算顺利,皇上也并未因此当众怪罪,这一关就算混过去了……


        

然而就在他刚松了一口气的同时。


        

“严部堂,请留步。”


        

耳边忽然传来一个略显尖细的声音。


        

严嵩放下的心瞬间又提了起来,连忙回头看去,见叫住他的人是黄锦,当即躬身施礼:


        

“见过黄公公。”


        

黄锦如今虽尚未掌司礼监,也尚未提督东厂,只有一个内官监掌印的身份,但仅凭嘉靖帝那一声“黄伴”,朝中便没几个人敢轻易得罪。


        

“可否借一步说话,咱家有事请教一二。”


        

“愧不敢当,承蒙黄公公瞧得起,在下定然知无不言。”


        

严嵩将姿态放得很低,快步跟在黄锦身后。


        

只因在大明朝,宦官亦是一股不容忽视的政治力量。


        

眼下他与内阁首辅夏言的权力之争正处于最紧要的时刻。


        

偏偏夏言自视甚高,非但不屑与宦官往来,还时常以前朝大太监刘瑾为鉴,上疏劝诫皇上限制宦官权力,自然为宦官不喜。


        

而夏言越是如此,严嵩便越是要反其道行之。


        

借机拉拢这股政治力量,壮大自己以谋大计,即使有些自贱也在所不惜。


        

在他心里,这并非是向宦官低头,而是向权力低头。


        

眼下自贱也是为了未来掌权自重,不寒碜。


        

只是尚不知道,黄锦此刻忽然找来究竟所为何事,该不会皇上到底还是对今日的传胪仪不满吧?


        

说话间。


        

两人已经到了无人之处,黄锦终于停下脚步,随即从怀中摸出一张纸片递给内心忐忑的严嵩,笑着说道:


        

“严部堂,你每每撰写的青词都能得皇爷青睐,想来也是身负慧根的人,因此咱家就想着让你帮忙瞧瞧,皇爷前几日自梦中得到的这句谶语究竟是何涵义?”


        

其实黄锦现在心中亦有诸多疑惑。


        

自然不是疑惑纸片中那句“谶语”的涵义,而是疑惑这位他已经伺候了近三十年的主子究竟在想些什么,因何忽然转了性子?


        

方才嘉靖帝起驾还宫时,他总算找到时机,斗胆上前询问是否还需继续给严嵩传话。


        

尽管这件事在他心里,早已没有必要再问……


        

结果没想到,嘉靖帝竟只淡淡的反问了他一句:


        

“为何不传?”


        

黄锦当时就被问懵了。


        

接着尽管完全不明白这位主子为何对鄢懋卿如此不合常理的宽容,他也还是连忙磕头谢罪,脚不沾地的跑来传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