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大明:我鄢懋卿真的冒青烟 > 第七十七章 打开城门!(二合一)
夜间

第七十七章 打开城门!(二合一)

        

也就是说,那奇谋真的办成了?


        

郭勋闻言心头一颤,可是在见到鄢懋卿之前,依旧打心眼儿里不敢完全相信!


        

因为这和他所知的奇谋内容出入太大,也远远超出了他预想的结果。


        

释放俘虏,斩首叛将,献九白之贡,还送上质子国书……


        

这是通贡么?


        

这分明是屈膝乞降!


        

鞑子若是如此轻易便可招降,那么此前那一百多年的袭扰又算怎么回事,元朝遗留下来的世仇又算怎么回事?


        

难道自太祖到今日,大明朝廷自上而下除了鄢懋卿之外,都是无能之辈?!


        

而且不能完全排除鞑子诈降的可能。


        

纵观此前的一百多年,鞑子就算与大明通贡的时候,各部也依旧频繁南下掠夺明人,总是说一套做一套。


        

尽管依鄢懋卿奇谋所言,鞑子一旦找到了露天煤矿,有了比南下劫掠明人更安稳、更一本万利的生财之道。


        

定将主动约束麾下部族,甚至不惜付诸暴力镇压,也一定会全力杜绝一切妨碍通贡的纷争,非但起码可以为大明北方边境换来百年安稳,亦可令鞑子自掘坟墓,自取灭亡。


        

但如果郭勋不曾记错的话,那应该也是大明与鞑子之间“互惠互利”的合作,而并非鞑子单方面称臣乞降……


        

“沈炼,你可知锦衣卫背叛大明是何后果?”


        

就连阎长平都忍不住从城墙上探出头来,居高临下审视着沈炼,用警示的语气大声问道。


        

“原来是阎统领,下官自然知道!”


        

见到直属上司竟也到了阳和塞,沈炼心中虽然意外,但却越发坦荡,


        

“锦衣卫者,天子爪牙,职司侦缉,不隶三司,若有贰心,处置从重,当夷三族,阖门殄灭,寸草无遗!”


        

“……”


        

看着沈炼坦荡的表情,阎长平一时也不好判断了。


        

沈炼是锦衣卫指挥使陆炳破格升调的,在这之前便已将其底细查了个明明白白。


        

因此阎长平对沈炼亦有了解。


        

这个人除了刚直不阿、嫉恶如仇之外,孝心也同样令人动容。


        

嘉靖十二年,其母俞氏患病卧榻,沈炼曾一连三月衣不解带,昼夜侍于床畔,焚香吁天,乞求上天将母亲的病症转移给自己。


        

后来俞氏痊愈,乡人皆道是沈炼的孝诚感动了上天,此事在他的乡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阎长平有理由相信,哪怕不论沈炼的品质,只是顾忌一家老小的安危,他也不敢轻易背叛大明……


        

说话之间。


        

城外的人群中适时走出了一片亮眼的白色。


        

“哗——!”


        

“那就是传说中的九白之贡么?!”


        

阳和塞军民中顿时响起一片哗然。


        

那正是沈炼方才提到的九头白驼、九匹白马与九头白牛,也就是所谓“九白之贡”的贡品。


        

阳和塞军民常年与鞑子打交道,尤其此前互市的时候,也了解过一些鞑靼人的习俗,因此他们之中有不少人都知道“九白之贡”对于鞑靼人的含义。


        

这是鞑靼人最为崇高的认主之贡,献上此贡便是臣服,等于正式承认了大明的宗主地位!


        

他们此前只是听过“九白之贡”,却还从未亲眼见证过。


        

这对于渴望和平却又只能以战止战的他们来说,简直就是梦里才会出现的天方夜谭!


        

难道这个人说的是真的,鞑靼人这回是真的甘心臣服?


        

可这究竟是为什么?


        

鞑子明明不久之前才挥师南下,大掠朔州、石洲一带满载而归,甚至几乎没有伤亡,为何忽然之间就降了,而且还降的如此心悦诚服?


        

谁来告诉我们究竟发生了什么?


        

与此同时。


        

“诸位请看!”


        

沈炼也转身走向身后的一辆马车,“哗啦”一声掀开上面的篷布。


        

血腥骇人的一幕顿时呈现在一众阳和塞军民眼中!


        

那竟是数十颗血淋淋的首级,有的死不瞑目,有的狰狞可怖,有的惊恐扭曲,甚至还有血水顺着马车不断滴落在地。


        

“这是?!”


        

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


        

沈炼随即从怀中掏出一道折子,大声念出上面的内容:


        

“原太原副总兵,贾景,正德十三年投降鞑靼,枭首,传首京城!”


        

“原大同参将,尚建明,嘉靖三年大同兵变率众投降鞑靼,枭首,传首京城!”


        

“原大同游击,庞同甫,嘉靖三年大同兵变率众投降鞑靼,枭首,传首京城!”


        

“原宣府游击,施泰,嘉靖十一年……”


        

一个个名字自沈炼口中念出,代表着一个又一个此前背叛大明的将领殒命。


        

阳和塞军民或许不了解其他地方的叛将,但绝大多数老人对于嘉靖三年大同兵变时的叛将却不可能没有印象。


        

或许当初背叛大明的底层军士还情有可原,但这些将领却都是压迫兵卒谋取利益的利益既得者。


        

他们的叛逃与底层军士的处境毫不相干,大多都是在兵变时暗中沟通鞑子,抑或是此前的贪腐之事败露无法向朝廷交代,为了活命主动出卖大明,他们死不足惜!


        

正如沈炼口中的大同参将尚建明和大同游击庞同甫,听到这两个名字的时候,阳和塞军民只觉得心中无比畅快!


        

“这……”


        

郭勋、周尚文、阎长平等人听着这一个一个的名字,同样百感交集。


        

此事若是真的,他们何尝不知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打今日开始,所有的大明边将的头顶都将悬起了一柄利剑,背叛大明投靠鞑靼不再是出路,而是死路!


        

任何人在做这件事之前,都必须好好考虑这些前车之鉴的下场!


        

甚至……


        

此前私下沟通鞑靼,至今还未暴露的边将,也将开始惴惴不安,担忧自己是否已被鞑靼出卖!


        

这何尝不是一个绝户计,绝了所有身在明营心在鞑的边将之户?!


        

而随着几十颗首级的名字一一念出,沈炼更是直接从插着“犯由牌”的首级中翻出两个,左右手各一个高高举起向阳和塞军民展示:


        

“识得原大同参将尚建明与原大同游击庞同甫的人,睁大眼睛看清楚,是否就是这两个人?”


        

“我认得他们二人,正是他们,他们就算化成灰我也认得出来!”


        

军民中有一名年过六十的老者已经站起身来,指着城下颤抖的激奋大喊,


        

“当初大同兵变,他们二人为了逃出关去,杀了我那两个守关儿子……”


        

话至此处,老者忽然又嚎啕大哭起来,对着城下下跪叩首,仰天长啸:


        

“大槐,二槐,你们可要在天上看清楚,今日老天开了眼,你们的大仇终于得报啦!”


        

“是他们,就是他们!”


        

“我记得……”


        

随着老者的凄凉却又欣慰的哭声,军民中更多的人站起身来指认,一时间已有许多上了年纪的人感同身受,人群中发出阵阵啜泣。


        

“周将军……”


        

郭勋已经有些动容,红着眼眶看向周尚文,似乎想说些什么。


        

“欸——!”


        

周尚文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却轻轻摇头。


        

职责所在,事到如今他依旧不能轻易下令打开城门。


        

外面可是整整十几万人,万一是鞑子诈降的手段,一旦出了岔子只怕不只是阳和塞,对于大同而言亦是灭顶之灾,他必须分外谨慎,冷血一般的谨慎,直至确认无疑。


        

而也就在他们说话间的功夫。


        

那九头白驼、九匹白马与九头白牛也终于赶到了城门之下。


        

沈炼亦对阳和塞内军民的反应表示理解,心中没有任何意见,只是回身又走向“九白之贡”后面。


        

那是一辆跟随“九白之贡”一同来到城门之下的马车,随行还有十余名一看就是鞑靼骑士。


        

“出来吧,僧格王子。”


        

沈炼来到车前,轻声说了一句。


        

不久之后,车帘缓缓掀开。


        

一个身着金色卡夫坦长袍,头戴镶金毛皮笠帽的鞑靼少年从车内走出。


        

少年似乎有些胆怯,目光躲闪的望了一眼城墙上的大明军民,随后在沈炼的点头示意下,右手抚胸行了一个鞑靼礼。


        

“这就是俺答的长子,鞑靼的王子?”


        

阳和塞军民再次睁大了眼睛,试图将这一幕刻进脑中。


        

若这少年真是鞑靼王子,那么这就是在座的绝大多数人头一回接受鞑靼王族的礼拜,光是此事便足够许多人吹一辈子!


        

“僧格王子,请将国书借我一用。”


        

沈炼对其施礼,从其手中接过一道金黄色的折子,抬头看了一眼城墙上的军民。


        

随后小心将那折子打开,清了清嗓子,深吸一口气大声念道:


        

“臣俺答谨叩头百拜,奏谢大明仁圣皇帝陛下:”


        

“方今普天率土,天朝皇明为尊,实上天之元子,为华夷之正主!”


        

“九夷八蛮,各受封贡,臣等生长北番,不知臣礼,近岁各部落被奸人诱引,坐失扶赏……”


        

只是这一个简单的开头,便已令阳和塞一众军民振聋发聩,胸中滚热!


        

臣!


        

俺答自称为臣!


        

这些年来,俺答每次派使者前来“请求”通贡,皆是自称“本王”,后来虽有收敛,也是自称为“小王”,何时这般自称为“臣”?


        

同时使者带来的书信中更是傲慢无礼,与其说是“请求”倒不如说是“要求”,必以率军南下相挟。


        

阳和塞的军民都见过俺答的使者,手纸盒带来的书信亦在塞内传播,这些事情没有人比他们更清楚……


        

而这一次,俺答的姿态竟会如此前所未有的低?


        

“……近年各边常调兵出捣,杀虏家口,赶夺马匹,边外野草尽烧,冬春人畜难过,实臣等罪恶自取……”


        

“……臣弟侄子孙,均感天恩,同心内附,誓不敢再挠各边,自取天诛……”


        

“……情愿拜受封职,永为藩夷,如有违犯,必遭天杀……”


        

“……”


        

听到这里,阳和塞军民已是内心越发震荡,几乎所有人的屏住呼吸,不敢发出任何声响,只怕错过这封国书中的任何一个字。


        

国书中没有提到通贡的“请求”!


        

也没有丝毫对大明的埋怨之词,反倒开始自省罪恶,发誓赌咒不再犯边!


        

只请求天子垂怜封职,便甘心为大明藩属!


        

这不但是归降,还是几乎没有任何条件的归降……


        

这还是鞑子?


        

此时此刻,几乎每一个人心中都泛起了这个相同的疑问。


        

鞑子该不会是遇到了什么过不去的坎儿,比如内乱、天灾之类的大灾大难,已经到了灭亡的边缘吧?


        

这可是天大的好消息啊,当真可喜可贺……


        

但是似乎又不可能是这么回事,鞑子不久之前南下还兵强马壮,又劫掠了大明许多物资,再不济也不至于这么快就撑不住了吧?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臣无任感恩陈谢之至,谨奉表文,同白驼九头,白马九匹、白牛九只与金锅银锅各九顶,献上九白之贡,随表具进以闻……”


        

“……望乞皇帝陛下怜悯臣悔祸之意,感恩诚心!”


        

念罢,收书,沈炼傲然而立,心中同样慷慨激昂。


        

这绝对堪称他有生以来念过的最美妙、最壮丽、最动人的文章!


        

哪怕他年轻时跟随王阳明游学,也从未有过任何一篇文章似这封国书这般令他如此荡气回肠……


        

“这……”


        

周尚文与郭勋听着这封国书,亦是感觉胸中热血翻滚。


        

他们完全可以想象,倘若城下的这个鞑靼王子是真的,而这封国书亦是真的,送到如今因“复套”之事争论不休的京城之后,将会掀起怎样的惊涛骇浪。


        

而当今皇上若是看到这封国书,又会是如何的喜出望外!


        

这绝对会成为大明有史以来对鞑靼的历史性胜利,此事也必将载入史册,与其有关的人都将载入史册……


        

可这是真的么?


        

为何始终给人一种极不真实的感觉?


        

与此同时。


        

“吱嘎——吱嘎——吱嘎——”


        

伴随着车轴不堪重负的痛苦呻吟,多辆牛车压出深深的辙印,缓缓停在“九白之贡”与鞑靼王子的马车之后。


        

鄢懋卿从前面的牛车上跳下,高拱紧随其后,一同当着阳和塞军民的面来到沈炼身旁。


        

“连个门都叫不开,你说你有什么用?”


        

鄢懋卿鄙夷的瞅了沈炼一眼,而后猛然深吸一口气,大声喊道:


        

“打开城门!”


        

“我只数五个数,若再不开门迎接,我们便转道去隔壁的镇边塞,宁死不从阳和塞入关!”


        

“这名留史册的机会,与阳和塞和你们再无干系!”